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浅析:“屯留风波”折射怎样的教育舆情

来源:高中家园网

山西屯留一中24名教职工聚餐饮酒被当地县纪委通报批评一事,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上级纪委通过审核,认定屯留县纪委在处理依据、处理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当不妥。

教师们自掏腰包吃顿饭,就以正风肃纪的名义被通报批评,通观舆情发酵过程,可以说从一开始舆论就毫不迟疑地站在了教师一方,批评当地纪委对教师们的处理是打错了板子。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舆论的广泛关注,如果没有公共批评产生的压力,希望县纪委自觉纠正已经公开发布的处理结果,恐怕是不太可能的事,至少不会这么快、这么公开透明。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也做过权利救济的努力,但至少从公开报道中尚未看到。因此,可以说,当地纪检部门修正错误,还教师们以清白,主要是舆论推动的结果。

这次舆论力挺被处分的教师,为他们鸣不平,是不是可以看作舆论对教师这个职业群体的另一种公共评价呢?即舆论在表达着对教师群体的人格尊重,表达着对教师职业价值的维护以及对教师们辛勤劳动的社会认可。这些年来,一些媒体对教育的关注,除了教育政策宣传和公共信息发布之外,可以说是以负面新闻居多,有偿补课啦,性侵学生啦,贪占学生餐补啦,教授当成老板啦,等等。随着新媒体的兴盛,此类负面新闻传播起来更便捷,而自媒体不受约束的病毒式传播更强化了人们对教育的负面印象。教育作为覆盖面极大的公共事业,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和自身规模体量相当的舆论关注,包括批评。相对于那些负面新闻所激起的即时性舆论泡沫,这一次媒体和公众对教师群体权利尊严的呵护,也许是更接近本真状态的教育舆情,这应该能让教师们从中感受到一丝温暖,增添一分力量。

长期以来,一些媒体对教师群体的关注,常出现两种极端倾向:一是因为教师中出了少数败类,就以部分真实代替整体真实,进而妄下师德衰退的总体性结论,甚至让教师和教育来为所谓的道德和诚信危机承担责任;二是用过去的眼光,把教师视为代圣贤立言的人,进而用圣人之德来要求现代教师,教师当然就被说得一无是处了。这两种极端倾向,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用极端道德标准苛刻地裁量教师的一言一行。在这种裁量之下,除了极少数教师中的楷模人物,大部分教师真实的职业道德现状和教育生活,都无法进入一些媒体道德裁判的“法眼”,媒体上充斥的大多是对教师们各式各样的不满和批评。其实不光对教师,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媒体对医生、法官、公务员等其他社会群体,也在使用着同样的裁量标准,这反映了舆论环境极不健康的一面。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