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走班制”十字路口的冷思考(4)

除了地域差异外,在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习阶段实行“走班制”也不能“一刀切”。对于小学生来说,选择能力较弱,而且注意力转移较快,一些兴趣课程一时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但或许过了五天、十天,孩子们就没有兴趣了。对于学校来说,如何让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同时,又能够充分满足他们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教师课程建设能力的提升,是一项很重要的保障工作。

“如果仅仅因为专家说‘走班制’是好的、该做的,就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不考虑学校自身条件,最后‘走班’只会走成‘四不像’。”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校长张东海对“走班制”持保留态度。他认为,实行“走班制”,要因校制宜,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灵活变化,否则,“走班”走到最后会走乱了课堂,走乱了教育。

“走班制”倒逼整体改革

当然,试行“走班制”也有其必然性。行政班的生态环境,限制了高年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生活能力、组织能力都会受到限制。而“走班制”更具有社会特点,更能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而且,“走班制”的推行,的确有助于解决传统行政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和偏科的问题,但这未必不会导致新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和偏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再层层走班,那将是无解的方程。

学校推行“走班制”之前,应先对“走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何在“走班制”情境下,发挥每一个学习班教师的道德引领作用?如何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走班制”的推行,在一定意义上是在倒逼学校校长、教师从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变为真正的教育家、灵魂工程师,倒逼学校进行整体和全面的改革。

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学校的做法可供借鉴。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目前正在尝试将行政班教学和“走班制”教学相结合,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校长张东海认为,两种教学方式取长补短,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又能够保证立德树人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学生和教育未来负责任。

程凤春认为,在“走班制”利弊分明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走班”的优势,消除或“走班”的弊端,是中小学校长在迈出“走班”这一步之前,需要审慎思考的。盲目跟风并非明智之举。校长需要冷静分析“走班制”的利与弊,在确保本校硬件设施能够跟上“走班制”教学需求的同时,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让绝大多数教师准备好后再去试点、去推进,届时“走班制”教学改革自然就会水到渠成,而不会流于形式。(记者 李萍)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