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死掉的玩家都是因为忽略了这三招(2)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提到,“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已开启,未来已来。教育领域已成为人工智能重要应用场景之一。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的应用场景包括:( 1)智能阅卷和批改作业;( 2)语音识别测评;( 3)拍照搜题和在线答疑;( 4)自适应学习。 除了语音识别测评等个别细分领域已经深度商业化应用外,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教育”还处于探索试错期和快速发展期。未来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结合将整体加速迈入深水区,量变必将引起质变,“人工智能+教育”必将大有可为,未来已来,趋势明确。 所以,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应该紧跟最新政策,了解AI+教育的最新动向,进而做长期布局。 第二招:数据是最大壁垒 人工智能有三大要素:算法、计算力和大数据。目前来看,由于框架平台的开放,各公司之间的算法差距不大,计算力逐渐成为基础设施,人工智能的下半场将是数据之争。AI创业公司获取数据基本上有三种方式:买数据;从渠道伙伴那里间接获得一些数据;设计一些小的技巧去获取用户的数据。 教育数据的来源渠道有两个,一是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比如数字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收集数据;二是从传统教学行为中收集教育信息,并将之转化为数据,这仍是目前主要的来源。 例如,极课大数据的EI教育智能系统(AI+教育产品),就是帮助学校把作业、考试整体管理起来。这个平台可用于布置作业,并对批改之后作业痕迹进行图像收集,同时产生数据,数据主要应用于两块:一块是借助教学模型和推荐算法,帮助老师做日常教学指引,比如作业的讲评、课程安排等。另外,数据也是跟着学生走,在校外(比如在家)的场景下,帮助学生管理做题、实时了解自身学习情况。 未来一定是谁有数据谁就能够做人工智能,教育数据或将成为制衡教育人工智能的一大因素。创新工场美国高级投资经理包蓓蓓曾公开对媒体表示,随着大厂商开源数据框架,技术门槛在降低,结构化的数据将成为真正的秘密武器。 阿凡题联合创始人兼CTO李启林认为,数据是很大的壁垒,“科大讯飞语音识别的引擎和小型企业的模型差不多,但是最终效果差很多,这就是数据量不同导致的。”针对数据来源,李启林认为:以辅导类产品为例,单单依靠学生的练习数据远远不够。“学生如果只在免费平台做了5道题,数据没有很大意义。如果要获取系统的而非零散的数据,可能需要一些强制性方法。” 第三招:引进高端人才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加大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引进力度。开辟专门渠道,实行特殊政策,实现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精准引进。统筹利用‘千人计划’等现有人才计划,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工作。”无论是前沿理论研究,还是当下的关键技术研发,都离不开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据全球知名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基于领英平台的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人才数量超过190万人,其中美国相关人才总数超过85万人,高居榜首;而中国的相关人才总数也超过5万人,位居全球第七。然而,这些人才并不能满足互联网行业的需求。 |
- 上一篇: 79.6%受访者认可中式教育培养的人才
- 下一篇:温江区实验学校毕业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