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妈妈会死” ?如何应对孩子的死亡焦虑?
孩子们遇到身边的小动物或亲人死亡时,会问出“生命为什么会死、死了以后去哪里”等问题。这时家长该如何应对?怎么跟孩子谈论生死这个话题? 接受生死教育后,一名三年级孩子的生命感悟。 受访者供图 “人总是要面临死亡的,死亡是不可逃避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和亲人好好度过这些时光。”如果不做说明,很难想象这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在主题班会上探讨死亡相关话题。孩子们遇到身边的小动物或亲人死亡时,会问出“生命为什么会死、死了以后去哪里”等问题。这时家长该如何应对?怎么跟孩子谈论生死这个话题? 南方医科大学长期从事生死学教育的副教授高钰琳通过研究发现,小学生对死亡的认知不够积极正向,存有恐惧心理,这会影响生死态度继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只有帮助孩子更清楚地认识死亡概念,才能促进他们对生死态度往正向转变。目前,高钰琳正在努力向广州中小学生、南方医科大学的大学生讲述着死亡相关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让孩子生命态度更积极 高钰琳表示,儿童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多数孩子在9-12岁期间会接触到死亡事件,可能产生情绪、行为、认知上的强烈反应。若缺乏正确死亡观的指导,会引起死亡焦虑,感知到更大的生活压力。目前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业和竞争压力上升,缺乏正确死亡观可能让他们产生厌学甚至自杀情绪。 近年来国内逐步开展了大学生、医务人员、老人的生命态度调查,不过针对儿童的研究甚少。“但在现实中,我的孩子以及身边同事的孩子在三四年级这个阶段特别容易产生死亡焦虑,比如会害怕自己的妈妈死了。”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高钰琳决定针对小学4-6年级的小学生设计一套相关课程。她认为,认识到死亡的意义,其实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正相关的,不管是针对成人还是少年儿童。 |
- 上一篇: 抑郁症——高三学子精神力的隐形杀手
- 下一篇:黑竹中学毕业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