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妈妈会死” ?如何应对孩子的死亡焦虑?(3)
谈到开设“人的优逝”生死学课程的初衷,高钰琳不禁回想起自己当实习生时接触到的第一个死亡病人,“当时因为抢救无效,那个病人永远闭上双眼,这件事情对我影响很深,这么多年都还记得病人离去的模样。这也是我开生死学课的初衷。” 而直接刺激她开设这门课的,还是她在成人教育伦理学课上做过的一个调查。那天高钰琳问了医科学生一个问题:“成人期间对你影响最深刻的事件是什么?”结果大大出乎意料,80%以上的同学是描述自己接触的第一例死亡病人。这时高钰琳才意识到生死学教育对人特别是医务人员的重要性,于是马上筹备并开设了课程,至今已有十多年。 虽然很多人以为医务人员频繁面对生死,肯定早已学会如何应对了,其实如果医务人员没有做好这方面准备,心理上也会受到很大冲击。一系列生死学课程的开设和网络课程的推广,能帮助医学生在面对死亡时更加坦然,也能帮助医务人员和临终病人更好谈论死亡话题。医务人员不仅要医术精湛,也要有温情、有社会责任感。 课题推广难 家长忌讳谈生死 校方忧课程另类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接触死亡相关话题时,家长和教师总会忌讳和回避,甚至觉得不吉利;儿童则多表现为忧虑、害怕,从而导致儿童青少年虽然有高水平的死亡概念认知,但是生死态度却仅为中等水平。 “90%以上的家庭不讨论死亡问题。”高钰琳认为,其实不必忌讳,它只是一个自然的生命过程。小学生内心产生这方面困惑时,往往不会主动找学校心理老师,这时如果家长选择避而不谈,久而久之只会让孩子觉得更加神秘,甚至恐惧。 高钰琳一开始找了一些学校试行生死教育,都被拒之门外,原因多是“担心孩子有负面情绪”,最后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答应了。通过在3- 4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中开展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利用绘本、影片、教学单元等形式开展生死教育活动,高钰琳发现,8个星期下来,没有学生出现害怕、做噩梦等负面情绪。 |
- 上一篇: 抑郁症——高三学子精神力的隐形杀手
- 下一篇:黑竹中学毕业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