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大记者团老师陈红叶:初心不变 情怀依旧(2)
改革?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更名注册,形式上的变化非常简单,但是真正的困难在社团化后的一项项任务的落实中逐渐体现。很多团子还不适应社团化后的组织管理形式,总觉得曾经对“文字的热爱”变得功利化,甚至有的编辑不愿意被社团活动申报的一个个流程、材料束缚。 团子们对新社团不适应不仅仅体现在举办活动中,没有经验的团子们甚至不知道要将活动对接团委和社联,有种“肉埋在饭里”的感觉。刚刚成为团子的成员们也缺少社团意识,“那年记者节,我买了一个蛋糕,结果只来了8个人”,陈老师说。那次经历令人心寒,却也使她意识到一个问题,社团文化方面也许做得还不够,“其实成立记者团的初心一直没有变化,它为团子们提供平台,让大家能够成长,有更多的机会去成长,一个让团子们的努力能够得到认证的平台。” 在老师的鼓励与引领下,记者团渐渐地产生了自己的文化,当初编辑部悉心守护的情怀被扩展延伸,深入每个团子的心。但与此同时,记者团也一直经历着许许多多的艰难与磨砺,体制不完善导致分工过于绝对,导致出现“小山头”的现象,也有着许多因为管理与报道不规范而导致的报道出错的情况,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困难,提醒着陈老师,提醒着每一个团子,改革迫在眉睫,记者团于是在困难中探索,在探索中步步前行。 初心依旧 陈老师记得和每一届团长、骨干的争执,不外乎一个核心问题,记者团怎么发展。给家旸打两个多小时电话安抚她因“记者团”更名而失落的情绪的画面,与周建涛在433互不相让讨论要不要做“在线通讯员”的画面,与肖江争论设备使用问题,与陈思帆在CUBA期间讨论马甲外借的问题,首届媒体嘉年华对“拖延症”和“我和他说了”这种借口进行驳回的画面…… 也许你会觉得“老师可真小心眼儿”,这些小事儿都一一记得,其实不只这些,她也记得老编辑们为我录制的“结婚祝福”,记得大家为她准备生日惊喜,记得助理们在433本子上的留言,也记得大家给沵宝宝起的“程法口诀”等奇奇怪怪的名字……更记得她在产检时接到家旸的电话激动得说:“陈老师,我们社团评优第三名!”,她也能想象到在她休产假期间,周建涛带着不到十几名记者团骨干撑下来的场景。获得评优的那一刻,她相信经历过社团改革、经历过一个又一个重任的你们都能体会到那种无法表达的欣慰…… |
- 上一篇:成电刘佳琪:勇敢尝试方能不断突破
- 下一篇:写在六一儿童节的话:写给自己 写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