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师者王哲伟:做对的事情,做感兴趣的(2)
其次是,“有较高的科研水平。”王哲伟坦言,对他来说,在工作时间的分配上,科研所占比例超过了一半。他提到,科研与教学是相互促进的,所谓“教学相长”正是这个意思。科研做得好,意味着这个教师对某个领域的研究达到了领先水平,对很多相关领域的研究也会触类旁通,同样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基础知识给出比教材更为深刻的解释,也可以拓展讲授内容、介绍某些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当然,在培养以做科研为主要任务的硕士生、博士生时,教师的科研能力自然更为重要。
王哲伟认为,一位优秀教师的课堂还应该是“充满着正能量的”,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现实社会固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完美,但与其一味批判或抱怨,不如在正视这些问题的同时,更多地传播正能量,让学生怀着热情、信心满满地走进社会,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好。
我们都一样,年轻时也有过彷徨
由于优秀的科研成果,2016年,年仅34岁的王哲伟被破格提升为教授。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他把读书、看电影作为自己休息、娱乐的主要方式,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喜欢《三体》这部小说,也对前不久上映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和《敦刻尔克》称赞有加。王哲伟和大学生们有很多共同话题,同样也曾经面临很多相同的抉择,有过同样的困惑与彷徨。
高考选择志愿时,王哲伟选择了报考较被看好的金融专业。但其实,一直热门的金融专业并不是王哲伟的最佳志愿,与其并不相干的物理专业更符合他当时的学习兴趣,但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无法进入理想大学的物理专业。那时,王哲伟和许多大学生一样面临着专业的困惑,他也不知道自己今后会不会喜欢上这个专业,但他当时的想法是:既然选了这个专业就好好学下去!王哲伟在学习金融专业基础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经济学理论更感兴趣,尤其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因此在之后的海外求学过程中他选择了经济学专业继续深造,并逐渐喜欢上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后来,王哲伟成为一位教师。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其实是王哲伟对自己职业规划的理性选择,并不是因为一开始就十分热爱。而在已经入职七年的今天,他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喜欢这份工作。“那种从很小的年纪就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人,实在太幸运、太少见了,大部分人都是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了对它的兴趣。”王哲伟现在除了做一些严谨且专业性强的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研究之外,也喜欢研究身边的经济现象,分析和预测某些市场价格的走势,“预测得准或不准都会给我带来不同的乐趣,能够把知识用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他通过自我调节和不断的努力,成为了能够凭借做喜欢的事情来谋生的幸福的人——一边享受着教学与科研的乐趣,一边收获着自己的成长与学生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