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李小晓|“孤勇”南开人的内心疆界(3)
李小晓相信,人要尽力去脱离自己的舒适圈。心理学研究者武志红的一本书中曾提出 “内心疆界”的概念。他解释,为什么很多人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做三点一线的工作,生活出现一点变化就很惶恐,而有的人不管他走到世界任何地方从事任何工作或者见任何一个人他都觉得很自在——这就是一个人内心疆界的大小。
“我觉得作为一个年轻人内心疆界足够大的话,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的困难都不算是什么。”做记者时,哥大毕业的李小晓有学历优势。但,当她转入投行后她的学历一下成了最低的——她不是金融出身又不是MBA。而所有同事,不仅是“常春藤”名校的学生,而且几乎都是MBA。
李小晓进入公司后要和同事们一起建数学模型。“学着怎么建模型,这对一个纯纯的文科生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那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呗,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李小晓说。
南开南开,难以离开
高中时,李小晓跳出舒适圈,独自一人去英国游学,拿到了华威大学的OFFER。这位“别人家的孩子”最终选择了南开大学。
“我觉得南开和我的性格是互补的。我上中学的时候很害怕自己将来变成一个特别张扬特别浮躁的女生。南开给人的感觉很内敛、沉稳。我本身的这种工作热情加上南开四年带给我的踏实和沉稳,这让我能变得更游刃有余地把每件事情认真做好,不管是大还是小。”
李小晓还记得,在哥大的系办公室做助教时,她发现能说会道的几个白人助教学生没有赢得教授的喜爱。反而她每天按时上班,做好教授交待的每一件事,让她这个默默无闻的亚洲女生成了教授最青睐的助手。这大概就是南开带给她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毕业后,李小晓唯一一次回母校是参加天津朋友的婚礼。她经过八里台的校门时,所有过去的经历一下子就扑面而来。“车嗖的一下过去,时间好像很快,好像我吃完这顿饭还是应该回我的二十一宿去洗脸刷牙,但是已经回不去了。”
聚散天涯,依依南开。无数像李小晓这样的毕业生从南开出发,走向世界,从事各种行业。然而,他们与南开以及南开人之间的联系未曾断开过一刻。
“南开校友在外面互相还是挺认的,后来的这十年里面在外面真的会因为你是南开校友而给予很多格外的照顾和支持。”不管是在北京、纽约还是香港,李小晓都会有因为南开而认识更多的人,也受到了很多支持与帮助。
“青春片为什么都拍大学的事呢?校园里你回想起来,这种所有同学都生活在同一个围墙里面,天天都见。所有的奋斗,所有的恩怨情仇都发生在这里,这样密集的和同龄人在一起的四年在之后,参加工作后再也不会有了。出了门后是非常松散的、辽阔的社会,大家各自独立,再也没有这样一群人和你专注同样的事情,朝着同样的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