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蔡仁厚:一位耄耋老人的儒家情怀(2)
对于今天我们能从孔子那里学到什么,蔡仁厚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孔子好“学”,最终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一种“为己之学”。他说,我们今天学习孔子,就是为了完善自我,为了成就生命的意义、个体的价值和人格的完整。研究孔子,研究儒学,用一生去研究,也用一生去实践、去笃行,这是蔡仁厚先生为自己选择的生命的学问。
做道德文章,视学问为生命
曾有人说,牟宗三的新儒家一系作学问,是用生命顶上去。这种治学精神,在蔡仁厚那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李纪祥说:“蔡先生教书育人的状态,就是把生命放进去,视学问为生命。”
李纪祥在台湾文化大学读研时,毕业论文写的是四书中的《大学》,蔡仁厚先生是他的指导教授。他还清楚记得,自己骑车去老师家里,蔡仁厚先生把他的硕士论文逐字逐句仔细修改。正是因为这份用心,才有了李纪祥用一篇硕士论文砸下未来发展的根基。多少年过去,如今回忆起来,李纪祥言语间满是对老师悉心指导的感激,以及对于如何为人师表的深切体会,“作为老师,教给下一代什么是儒学,教给学生做人处事,就是要做道德文章。”在李纪祥看来,老师就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师者,是在凭着自己的德行气象感染身边的人。
蔡仁厚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在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的颁奖词里,有这么一段对蔡仁厚先生的描述:“从教五十年,在大学讲坛传道授业,诲人不倦。年届耄耋,仍于书院讲堂教授学子,砥砺后学。”这几句话是对蔡仁厚先生数十年教学生涯的真实概括。退休近20年的蔡仁厚,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女儿蔡维音告诉记者,“爸爸一直都在著书”。这种笔耕不辍的学习状态、研究心态,让蔡仁厚先生拥有了时时自我反思的超然视角,这让李纪祥非常佩服,“每年去看老师的时候,都能发现他的思想有了新的变化”。一年又一年过去,年龄的增长让他的坚持增加了难度,却也让后人对他的敬仰多了几分。
这次世界儒学大会上,蔡仁厚先生与众人分享了他的一份欣慰。“不管大陆还是台湾,都有一个好现象,很多青年愿意参加到以儒学为主的文化复兴运动中来。”言辞之间不难听出,这位长者一直都在关注着年轻一辈的成长,为他们的任何进步感到由衷喜悦。放远一点看,这也是他对儒学研究的关注,对自己一生学问的关注,以及深深期待。
对于当今中国的儒学发展,蔡仁厚先生的观点是,两岸儒学复兴运动正慢慢进入轨道。他很欣赏这次大会主题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认为这个词很好,正好与儒家精神相契合。“儒家讲世界大同,和而不同,虽然不同却能和,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