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党员好故事”人物——李国亮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成果,华中农业大学于近期开展了“支部好案例、书记好党课、党员好故事”的推荐评选活动。经基层党委、党总支推荐报送和学校综合评审,共评选出“支部好案例”14个、“书记好党课”5个、“党员好故事”15个。现将部分好案例、好党课、好故事进行陆续推介展示,供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习参考。
平头,眯眼,真诚的笑容,这是一位很难让人拒绝的魅力老师,这是一个总能让难题迎刃而解的实干派。华中农业大学“青年千人”特聘教授李国亮就是这样一个胸怀祖国、心系科研、乐于助人、敢于担当的人。
游子: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做“看客”
11月16日,在一次学习会上,李国亮带头谈了学习黄大年事迹的体会,号召大家向这位战略科学家致敬学习。
“交流中黄老师渊博的知识、爱国的情怀感染了我。”李国亮回忆与黄大年一同参加“千人联谊会”、一同研讨学术的场景。他表示,黄大年令人敬佩之处,不仅在于他相信真理、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更在于他无私忘我、心系祖国、只争朝夕的报国之志,从黄大年身上,能真正感受到“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句话的深沉内涵。
和黄大年一样,李国亮在国外生活多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美国杰克逊实验室,从硕士、博士一直到副研究员,他整整待了13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机会回国。他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当2013年华中农大向他伸出橄榄枝,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回国,加盟生物信息团队,受聘成为“青年千人”特聘专家。
李国亮1994年入党,至今已有23年党龄。2001年出国前夕,他办妥了组织手续并一次性缴纳了3年党费。后来由于北京城市建设、机构搬迁,原单位所在的中科院人才交流中心的老大楼不复存在,组织关系也不知所踪。李国亮不断打听,多方寻找,终于在同学的帮助下联系到原单位,在旧系统的“失联”名单里找到了自己的名字,这才如愿找到了党组织。刚一回国,他就奔赴北京,补齐了多年的档案管理费和党费,组织关系转到华农后,他又主动足额补齐了党费,前后共补缴近8000元费用。
7月1日,在学院集中收看建党95周年纪念活动时,李国亮做了主题发言。他以自己长期的国外生活为例,谈了对祖国发展的两点感触:第一,每隔一段时间回国,每次都能感受到祖国的快速发展和繁荣富强,而不回国,则不知道世界发展多快,国内的发展实例,有力说明了党的领导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说明了国家发展和民族一心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性;第二,留在国外发展和回国发展,是两个不同的目标,“我们要参与到国家的伟大发展中,到更需要自己的地方去,而不是只作为一个‘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