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名校复办初中利弊何在
据媒体报道,广东广雅中学日前与所在地荔湾区签订西关广雅实验学校合作办学协议,这意味着又一所名校复办初中。至此,广州市属名校已有执信、广雅、二中、广附、铁一等相继回归办初中。消息一出,引发了人们的热议。那么,名校复办公办初中传递了何种信号?会对中学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期编发两篇专家文章,以飨读者。
调整办学方式应当慎之又慎
从具体操作上看,还需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避免一刀切地要求“分设”或“合办”。
在过去10多年,很多地方实施公办初、高中脱钩,脱钩后的初中部成为名校名下的一所民办学校,这也成为一种比较通行的做法。随之带来的问题确实也不少,一方面,按这种模式运作的民办学校,如果从《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看,办学不规范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名办优质初中资源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公办名校复办初中对上述问题的解决会有一定帮助,似乎是一件好事。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大量名校复办初中同样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首先是,名校复办初中有可能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虽然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校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但这些初中回归名校之后,难免打上“重点”的烙印,这一点在近年来优质高中复办初中的现实中已经有所印证。优质高中重新选择完全中学模式,与当前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九年一贯”的大方向,难免也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对此应当予以关注。
抛开名校复办初中的利弊得失,确有必要对基础教育办学方式的调整进行全面审视,避免在办学方式上频繁出现反复。就初、高中办学方式而言,究竟应当选择“初、高中分设”还是“初、高中合办”,两种办学方式哪种更为合理,人们始终存在着不同认识。事实上,任何一种办学方式都是各有利弊,不同办学方式、不同类型学校共存是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势。从现实看,我国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今后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独立设置的高级中学与混合设置的完全中学仍然有着各自存在的价值,“初、高中分设”与“初、高中合办”的办学方式也都会继续存在。从具体操作上看,还需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避免一刀切地要求“分设”或“合办”。
对于目前一些实施初、高中脱钩,按“名校办民校”方式运作的初中学校,如何进一步加强规范办学,确是一个需认真研究的问题。如果这些初中学校只是头顶一个“民办”的头衔,另加一个收费的“特权”,其余的运作与公办初中学校并无两样,这样的办学方式受到质疑也就在所难免。当然对于这样的学校,并非只有回归名校这一条路,通过加强规范,使之朝着更加名副其实的办学方向发展,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