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尖子生26刀刺死班主任启示:死亡教育非常重要(5)
也许,清明节可以成为死亡教育的契机,让孩子正确面对,既不感到害怕,又能感受到生命的宝贵6死亡教育非常重要专家:台湾高雄师大教授、教育学博士张淑美,多年来从事幼儿死亡教育研究她在《儿童生死教育之理念与实施》一文中指出,儿童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正确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因此张淑美认为,幼儿死亡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清明节引发的生命教育
专家:格格妈(崔华芳),专职于儿童心理与家庭教育。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宁波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浙江省负责人。太阳花绘本馆创办人。
带孩子扫墓其实也是直面死亡的一种做法。适宜地向孩子解释死亡,让孩子学会接受死亡,不惧怕死亡,这其实也是乐观面对生命的一种态度。
与孩子一起面对“死亡恐惧”
专家:桐桐妈,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早期阅读推广人,现供职于某著名教育研究机构,在职博士后关于死亡的恐惧还可能让他们出现很多反常的行为:不停地追问父母关于死亡的问题;害怕和妈妈分开;担心自己会死;担心妈妈等重要亲人会死…….由于死亡对于成人来说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家长可能会无所适从,但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这往往又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在某个阶段产生对死亡的疑问和恐惧,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怎么科学地告诉孩子什么是死亡?
面对“死亡”这个必须面对但谁都不愿意提及的话题,大人们应该如何跟孩子沟通?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徐方忠说,少年儿童对死亡的认知,根据年龄,家庭教育的不同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表现也完全不一样。
婴幼儿期间用比喻法解释
对婴幼儿(0-4岁)阶段的孩子来说,刚把吃喝拉撒和说话学会的他们,对“死亡”没有概念,也很难明白死亡的概念,只能从爸爸妈妈嘴里知道,死亡是件不好的事,不开心的事。
这个阶段,家长可以用一些比喻拟人的方法解释“死亡”,比如可以把孩子心爱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坏了,没法恢复了,就是死亡了。也可以把死亡比喻为人生很厉害的病,救不活了,要离开很长一段时间了,家里有老人去世时,就可以这样告诉他们,让他们对死亡有个粗浅的认识。
幼儿园期间死亡教育能提高危险认知的能力
对于幼儿园(4-7岁)阶段的孩子,这时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在家长们的教育下,能辨别一些最基本的是非。孩子们已经慢慢学会思考,一味的用比喻举例子的做法,孩子反而要被弄混了,这时父母首要做的“生命教育”,就是告诉孩子,死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并培养好孩子的安全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