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配餐”变“自助餐”!深圳将在5所高中试点“走班”教学(3)
据郭胜宏介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实验体系的学生,高一一开学就会在数学、英语两门学生成绩差异性明显的学科实行分层走班教学,高一下半学期,物理和化学两门科目也纳入分层走班教学学科范围。
“按需施教,按需选学”是深中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这意味着“选课分层”是基于学生按需选学的课程实施要求,不完全依据学业成绩的好坏。以数学为例,学生被分为H(honor,荣誉课程)、S(standard,标准课程)、RS层(regular、standard,追求合格的标准课程)三层,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具体实施两方面。教学内容上,H层比国家课程拓展20%—30%,S层是完全按照国家课程要求教学,RS层则以课本教材为中心展开学习,在思维方法和解题难度要求上降低要求。
具体实施方面,H层在国家标准学科课时要求的基础上,增加选修课课时,在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两个维度进行拓展和延伸;S层课时按照国家标准;RS层则会在国家标准上增加相同科目的课时,帮助学生把书本知识尽可能在课堂上消化。此外,三层之间另一个差异是,相比于S和RS层,H层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超前学习能力较强,RS层的学生以特长生居多,基础相对薄弱。
梳理深中10多年对于“走班制”的探索经验,郭胜宏称,学生管理、资源配置、选排课和教育评价四大问题是推行“走班制”中最重要和需要解决的。他指出,选课走班不同于传统的行政班,有统一的班级编制,走班后学生穿梭于不同的教室,接触不同的同学和老师,即“老师不动学生动”,这样带来的影响是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减少,教师和教室资源有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且不易于学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价。
“而这四个问题,也是接下来其他几个试点学校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对此,郭胜宏建议各个学校针对这些问题需提前准备,如核算好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资源配置,对学生信息资料的实行电子化管理,教育评价模式更新等。
要引导学生监测学习状态、规划学习进程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高中部副主任马彦明介绍,该校针对每个学生不同学科的学习能力来划分层次,针对不同层级展开不同的教学。高中部2016年一设立,就在数学、英语两门科目实施分层教学。根据成绩、学习习惯和综合评估结果,学生可自愿申请在S、A、B三层之间流动。
层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课后辅导上。该校数学老师刘凯称,B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老师上课主要是为他们“打基础”,帮助消除畏难情绪,找到学科学习的信心;S班的学生思维较活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要研究该知识点;A班,老师则指导学生搭框架,构建对学科知识的大体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