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建筑学院老师一夜爆红:设计师要有观察他人的(3)

来源:高中家园网

2014年,他在华南理工的名为“都市侦探”工作坊,在国内建筑教育界泛起的涟漪令他意外。

一方面是师生们的议论,“怎么会有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陆续有国内院校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以客座的身份主持工作坊。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还曾为他写过一封公开信:“何志森工作坊给大家提供的,实际上是所有设计学教育中都不应该缺失的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因为今天高校不能提供给学生,所以才会有何志森以一种公益、非正式的方式补充给大家。”

他想起博士论文汇报时,评委W illiam Fox教授提出的问题:“你如何用博士阶段学到的知识回馈中国的建筑教育?”彼时,他并不相信国内有多少人会欣赏他的博士研究课题。此时,他忽然看到了回国教书的价值和可能性。

接下来的三年,他像背包客一样辗转于国内的各大设计院校,工作坊一个接一个做下去。2017年,他终于“稳定”下来,接受了华南理工的讲师职位,仍利用闲暇在各地举办工作坊。

他说设计师的“同理心”,其实是种情怀。不过他不是直接跟学生强调这三个字,而是会说“观察生活”、“观察他人的需求”。他认为这是未来的设计师理应具备的能力。毕竟,他们并非只服务于为设计买单的甲方,而需要洞察设计的真正使用者是谁,并努力平衡所有相关者的利益——— 在他看来,这是常识,也是基础。

持续用影像记录“破案过程”

回国后,何志森也做了很多设计,比如2016年参与星海音乐厅的大堂改造。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设计成果”,他还开展种种“城市针灸”一般的空间更新实验。

2015年,他在广州沿江路晨跑时经过南浦大桥和丽江花园桥之间的一段,偷偷做了一番“零成本、迅速而且可逆”的微改造———将没什么人使用的垃圾桶“帽子”摘下来,用湿纸巾擦干净,然后搁在路边。

一段时间后,他发现,附近的老人把垃圾桶盖当桌子,自带小板凳,聚在江堤的绿化带旁打牌。到了2016年,有居民出资几万元,将附近一处多年前政府建设的凉亭进行翻修,江边就这样冒出一个热热闹闹、风雨无阻的活动中心来。2017年,按照珠江两岸的景观提升规划,这一带撤走了原先的可移动式垃圾桶。幸运的是,城管部门没有干预居民们的“自发建筑”。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