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老师一夜爆红:设计师要有观察他人的(4)
近段时间,何志森已没空去那里晨跑,但对这个实验的观测还在继续。每过一个月,就会到那里去看看,做些影像记录。这是他的习惯,也是他的“破案过程”。在上海的弄堂里住过好多天后,他并没有注意到80%的邻居手里提着尿壶,是照片告诉他的。
每一次来到珠江边的凉亭,他也会发现一些“万万没想到”的变化,并乐见其成。
“设计师就像媒婆,很多时候,只是充当了一个让各种人群在不同时间段的自发活动成为可能的促进者。”他说,“一个真正具有包容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并不是由设计师设计出来的,而是由使用者营造出来的。”
对话
教书就是我最好的实践项目
南都:你在演讲中提到“每一个人都是老师”,希望学生去领悟民间智慧,不知道你对河北易县奶奶庙怎么看?应该尊重这种民间审美么?
何志森:当然要尊重。奶奶庙跟这些平民百姓有日常的情感交流,是他们的支撑,或者说是他们很重要的能量来源。所以同理心又来了,你不能把大城市的审美强加在他们身上,不要在还没有理解他们生活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定义。就好像如果我有女朋友,你觉得她很丑,你不能因为这个让我跟她分手吧?
南都:知乎上质疑你的人当中,有一些是你曾经的学生,或接触过你的工作坊的人。他们的评论,不知你怎么想?
何志森:我比较失望的不是他们,而是我在教育上的失败。我一直鼓励学生,要学会跟陌生人交流、跟各种各样的人交流,但最后发现,他们反而没有跟我直接交流,而是在知乎上提问,所以我要检讨。我不柔软,讲话咄咄逼人,有很多作为老师不合格的地方,但至少我愿意去改。很多时候我觉得,是学生慢慢教我变成一个更好的老师。我一直坚持,教书就是我最好的实践项目。但不是说我教的东西、我做调研的方式一定是对的,更不是唯一的,只是说我认为值得分享给你,你可以去尝试,不要因为触动了你的价值观,你就去攻击它,不能容忍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