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我们如何对待并不完美的教育现实?

来源:高中家园网

最近十年,我的教育研究对象主要是校长和教师们。我发现,越是难以推动改革的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或者是离终结性考试越近的高中和初中,人们自卸责任的意识越浓。校长不作为、教师积极性难以调动、留守儿童或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过高、教材不好用、家长过于功利、分数压倒一切,等等,都是人们自卸责任时说得最多的理由。如果用一句话来归纳这些理由,那就是“我们都是受害者”。


我们每一个个体——不管是校长、教师还是家长,该以何种心态对待并不完美的教育现实呢?理想的教育情境,需要良好的体制和机制,充足的经费,美好的教学环境,既注重公平又强调因材施教、专业素养和师德均高的教师,认真好学的学生,重视并支持教育的社区,既宽容又用心的家长……这样理想的情境,何时才会到来呢?在这样的情境到来之前,我们做什么呢?难道在自我重复中等待救世主的出现吗?


格雷戈·伊斯特布鲁克在其著作《美国人何以如此郁闷》一书中指出:“‘我们都是受害者’的实质,其实只是人们缺乏正视自己心灵的勇气。”当前,在学校越来越成为改革的主体之际,我们至少可以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


我们的学科教学困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记忆型的教学方式难道不会严重影响应试能力吗?应试在多大程度上算是借口?很少进行专业性阅读的教师(比如从来没有真正阅读过像样的教育专著,没有长期跟踪浏览至少一份国内较高水平的学科教学类专业杂志)如何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呢?几乎每所学校每周都在教师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嵌入了学科教研时间,但是,除非伴之以真正的学习研究并聚焦问题,否则,校本教研只会沦为大家坐在一起随意谈论的话题。在教师不学习、不研究的状态下强调认真工作,教与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某些学校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成为当地的名校,但是,这些名校怎样才能成为全国名校呢?难道仅仅凭应试成绩吗?仅凭精细化管理吗?仅凭爱吗?如果对未来社会发展没有理性思考,没有为学生终身发展而教育的情怀和能力,怎么成为真正的名校?


如果说学生是教师和学校的作品,那么,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自己的作品?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经说过:“永远不要怀疑:那一小部分有思想并且执着努力的公民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事实上,人类的历史从来都是这样。”追求教育的理想需要站立在坚实的土地上,解构并重构我们所能做到的一切。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教育变革的力量。

上一篇:通道县菁芜洲镇菁芜洲中学毕业证样本
下一篇:没有了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