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德国天才少年自杀:找不到“自我”, 再优秀的孩(3)

来源:高中家园网

对比汉斯那位严苛的父亲,以及他对汉斯各种兴趣爱好的残酷压制,便可以看出两个孩子性格差距如此之大的根源。

黑塞本人对这种严苛的教育制度做了犀利的批判:“是学校、父亲以及两三个教师残酷的名誉心,把这个容易受到伤害的少年践踏到这步田地的。”

“正像原始森林必须加以砍伐、修整和强加限制一样,学校必须摧毁、征服和强力限制这种自然人。它的任务是按照官方批准的原则把他们教育成社会有用的一分子,唤起他们身上的某些品质,最后靠军营般的严格训练来对各种品质做最后的雕琢。”

黑塞在这部小说中无情地批判了100年前的德国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及人格培养的缺失,因为这部小说其实就是作者本人亲身经历的写照。汉斯和赫尔曼其实是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本人的两个分身。

黑塞本人曾经深受应试教育的压迫,从神学院退学,之后患抑郁症,一度想开枪自杀,但通过努力他成功走出了阴影,并写下了一部部震惊世界的名篇。正如小说中写的那样,循规蹈矩的汉斯死去了,成功逃脱的赫尔曼获得了新生。

此后,德国的初级教育有了很大改观:德国的小学阶段最大特色即是不给于孩子功利的分数成就导向,因此在小学的一、二年级并没有各科成绩单,而是以老师评论来作为学习成果的考量。

教育的实质在于引导孩子认知自我

教育的实质在于让孩子通过实践去发现自己,并成为独立的“我”。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有主见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而不是一个依附于别人的评价,活在外界认知包围中的萎缩的自我。

汉斯是一个靠赢得别人、取悦父亲和校长来证明自己的人,他没有自我,在大人的操纵下以成绩为标杆判定自己的价值,这样的孩子,表面积极上进,其实内心脆弱,至慧易折;

而赫尔曼则是通过取悦自己,超越自己来实践自身的价值,所以汉斯永远也不可能像赫尔曼那样有一套自信的自我评价体系。

其实我们中国,五千年文明,传统文化中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成才则是第二位的。

《论语》中孔子说: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也就是说小孩子要先学会做人,行有余力,才可以学习文化知识。

《大学》中说: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成人是根本,本正则末治,本不正,上层建筑设计得再好,也终究会带来灭顶之灾。

而近些年中国的教育早已摈弃了我们中国古老的传统,被一种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侵蚀,缺乏定力和主见的父母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就都开始拔苗助长,导致孩子自我意识的树干还没有足够强壮就被迫努力向上生长,最终沦为竞争和外界评价体系的牺牲品。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