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教改革破解扩招难题 期待“小岗村”效应
在全国2491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合肥学院等地方高校以前名不见经传。不过,截至目前已接受270多批次、2800余人组团考察学习,成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的高地。教育部已先后两次派出调研组赴皖调研高等教育改革情况,国家批准安徽为省级统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作为中部地区一个人口大省,安徽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如此高的关注,让人们回忆起30多年前,由凤阳县小岗村拉开的中国农村土地联产承包的改革序幕。
据业内人士分析说,安徽省这一次高教改革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是因为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与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强烈需求之间的矛盾正在叠加;政府传统管理思路、模式与手段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不适应的矛盾变得突出,迫切需要找到改革的突破口与发展路径。
破解扩招后教育难题安徽率先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据安徽省教育厅统计,1998年全省28所高校中,有三分之二为师范类院校,工科类院校极少。到了2014年,全省普通高校数达到107所,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五位。
“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安徽与其他省份一样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急需解决。”安徽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的调研报告说。
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则列出了省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一是省内高水平大学、特色优势学科以及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较少;二是高等教育服务、支撑、引领能力不足与建设经济、文化、生态强省需求有较大差距;三是高校内部治理能力相对较弱。
最典型的例子是,到2008年,亳州、宣城两地尚无本科高校,不利于全省各地市的区域协调发展。而自2008年以来全省共停办、停招1497个专业点,新增1323个专业点,其中应用型专业在70%以上。不过,该省高校的专业点对应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分别是2%、22%、76%,结构仍不尽合理。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对高等教育及其发展规律缺乏科学和客观的认识,导致我国高等教育的定位存在“偏心”、模糊和狭窄等问题。安徽省的调研报告指出,要么把高教定位为纯教育行为,要么定位于纯科研和开发过程,要么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极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教育厅也表示,面对全省100多所高校,类型、层次各不相同,用一个模式、一种方法、一项标准来管理,不符合实际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2008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战略部署,对省内高校开始重新定位与分类管理、指导,并要求破除精英教育思维而立大众化教育意识,破除计划经济思维而立市场经济意识,破除封闭思维立开放意识,破除习惯思维立创新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