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从争跳农门到看淡城镇户口 折射城乡变迁(3)
一场励志电影,激励百余青年跳农门
道理虽然如此,但是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却没有将女儿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假如时光倒退18年,陶明雄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陶明雄生于1968年,兄弟姐妹六个,他是老幺。早年上学的那会,成绩还不错,但因为兄弟姐妹多,家庭负担比较重,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他弃学的第三年,隔壁长他4岁的杨兴华考上了华南农业大学,成为恢复高考以来村里走出的首名大学生。“村里还特地为他放了一场电影。”陶明雄还清楚地记得,电影是在他们家门口的打谷场上放映的,什么片名不记得了,但是那热闹喜庆的场面,他至今记忆犹新,“他终于跳出农门了。”
年近七旬的张化松也记得那场电影。他当时担任村支书,是他力主为杨兴华放电影庆贺的,“村里文化一向比较落后,为杨兴华考上大学放场电影,一来是表示庆贺,二来也是为激励更多的孩子向他学习,发奋读书。”
观看这场电影时,懵懂淘气的张贤忠刚上初中。电影散场,他和小伙伴们蹦蹦跳跳地穿过蛙鼓如潮的稻田回家时,还意识不到这场电影巨大的榜样力量。但他的父亲张金仕深受鼓励。张金仕时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和张化松搭班子,操办电影庆贺的事,他也经过手。“我那时就一个梦想,砸锅卖铁也要让儿子读出去,去端铁饭碗,再不要这个泥饭碗了。”张金仕说。
但儿子迷上了武侠小说。白天在课堂上看,晚上回家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看。回忆当年管教儿子的经历,张金仕又好气又好笑。有天晚上,儿子的同学偷偷跑来揭开他家房顶的瓦,和儿子交换小说,被张金仕抓了个正着。为了让儿子好好上学,他百法想尽,还逼他转了学,幸好儿子从此走上了正道,上高中后,他再也没有为儿子的学习操过心了。1993年,张贤忠考上了武汉钢铁学院,后来又继续考研读博,如今已担任武钢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成为村里走出去的学历最高的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