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从争跳农门到看淡城镇户口 折射城乡变迁(5)
作为村干部,张金仕当然更清楚“农转非”的价值,“那时候当农民,太苦了,‘三提五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所谓“三提五统”,40岁以上的农民无人不晓。“三提”即村级三项提留,“五统”即五项乡镇统筹。“三提五统”是按人头收取的,家里多一口人,就意味着多一份负担。“说到底,那个时候乡村两级相当一部分开支和负担,都是由农民来分担的。农药化肥价格又高,农民一年忙到头,本来就所剩无几,再加上这个‘三提五统’,就更加入不敷出了。哪里像现在啊,农民能拿着国家补贴种粮。”回想当年,张金仕像是忆苦思甜。
2002年,湖北省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开始明显减轻。2005年,全国人大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标志着在我国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对于90后大学新生陶雪芹来说,户口是否“农转非”根本就无关紧要,“粮油关系”则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杨兴华和张贤忠至今还津津乐道。
“那时候上大学,国家是有补贴的,我们学农的还要高点。”杨兴华还记得,他上大学那会,每月可以从学校领到36斤粮票和25元饭钱,如果节省点,家里一个月再给10元钱就够用了,这还是在广州这个消费比较高的城市。
到1993年张贤忠上大学时,国家开始调整政策,粮油实现敞开供应,之前用了40余年的“凭票供给”成为历史。“我上大学时每个月还有十多元钱的补助,虽然不多,但大学生天之骄子的身份感仍然在。”张贤忠说,那时国家还包分配,学校发派遣证,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还不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