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澧南中学毕业证样本(11)
形势如此严峻地摆在公社党委、管委和全垸人民面前,抗还是舍?人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全垸男女老幼,只要能上堤的,都积极投入了这场抗洪斗争,并按军事建制,分成5个营,17个连,分别把守二水大堤、两座水库和顺山沟。经过持续两个多月的奋战,一连四次击退了凶猛的洪魔,保住了被外界很多人料定非溃不可的家园。在这场战斗中,许多人熬红了眼,磨破了肩,泡烂了脚,从不下火线;许多人的房子被“鼓水”鼓塌,一家老小泥里睡,水里吃,也来不及顾及。公社干部从党委书记到一般工作人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半边户”,而且家乡和家庭同样遭了水灾(有的就是本垸人),但汛期前后半年时间内无人请假回家。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保住垸子,保住家园,从而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地、泣鬼神的动人事迹。下面撷取几个战斗场面。
除险轭头弯
6月下旬,经过两次洪水袭击后,澧道二水大堤出现了近20处重大险段。按照历史情况和惯常思维,当时一般人都认为一连两次特大洪峰过后,不会再有第三第四次了,全垸应当就此全力以赴,开展救灾生产,大堤险段则可放在秋冬修时去处理。但是,当时各级防汛指挥部门都非常清醒,层层要求作好迎战更大洪峰的充分准备。澧南公社党委和管委更是不敢掉以轻心。6月26日第二次洪峰退出防汛水位后,紧接着在澧南中学(上观宫)召开了万人大会,动员和部署新一轮防汛工作。为了严肃纪律,大会还对个别临阵脱逃的干部公开进行了纪律处分。会后,全垸又迅速投入了紧张的险工险段处理和防汛器材准备。
轭头弯大堤位于高湖大队境内,道水流经此地,突然向北来了一个急转弯,大堤沿水而筑,形似一个牛轭头。轭头弯大概因此而名。该堤段平时就是澧南垸道水堤防中最薄弱的环节。大堤之外,道水常年扫“轭”,大堤之内,高家湖直逼堤脚,因取土困难,堤身最为低矮单薄。所幸的是,在1980年5月底和6月下旬连续两次特大洪峰的袭击下,尽管受了致命之伤,竟然也挺过来了。
第二次洪峰过后,轭头弯大堤出现严重的外脱坡,脱坡长度达600多米,严重处堤面已垮去三分之一,上下错落达5米之多。如果再来一次洪峰,轭头弯非溃不可。公社党委和管委经过紧急研究,决定将轭头弯作为此次处理险工险段的重中之重,派出最得力的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力量,调集了高湖、新河、广福等村1000多劳力,出动全社当时唯一的一台东方红碾压机,突击架设了工地照明设备,“歇人不歇车”,日夜奋战。
按照技术设计,除险大军先将脱坡地段一层一层清除,然后一层层回填。每回填30厘米左右,就用东方红履带拖拉机碾压几遍,以保证工程质量。回填无土可取,就寻找道水退洪后洲滩上淤积的泥土,哪怕远在千米之外。这样,经过三天三夜激战,挖填土方数千方,轭头弯大堤遭受的严重创伤又重新愈合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