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大校长林建华:未来高校不应办企业(2)
大学的使命是培养人,我们反复强调北大要守正创新、引领未来,是要激发大家责任意识,凝聚共识,共同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所以,学校首先应该做好学术,用学术成就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自己办企业。包括科研转化也应该是以知识产权转移的形式,我们将来会以知识产权转移的方式允许老师更多地与企业合作。
南都:北大有多少个校办企业?
林建华:几十个吧,具体数字我现在也记不住。虽然这些企业名义上归学校管,但它们必须按企业方式运行,学校还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南都:“校企分离”之后,北大的资金受不受影响?
林建华:校企上交学校的经费并不多,不会有很大影响。学校当然希望有更多收入,但是校企收入,包括将来知识产权转移的收入,永远都不会是主要收入。如果靠这个创收,学校早就黄了。
现在很多新技术都是北大研发的,例如,北斗系统上最关键的原子钟就是北大教师研发的,北大并没有没拿到钱,但我们还是很高兴,因为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赢得了声誉。
学生自由“流动”倒逼院系改革
南都:回到北大后,你一直致力于推进综合改革,改革有何最新进展?
林建华:进展还是不错的。最近这段时间北大正在从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调整、治理结构、资源配置五个方面推进综合改革。
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把人才培养好。我们提出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成为能够引领未来的人。在这样思路指导下,我们重点在本科推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允许学生们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课,在学部范围内自由选专业,让学生可以自由“流动”。
南都:学生已经“流动”起来了吗?
林建华:这项改革上学期才开始,选专业是在今年秋季,到时候就能看出变化。一部分院系已经感到了压力,比如考古、文史哲、地空学院都感觉到了压力,努力改善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学习体验。经济管理学部各院系也在努力,学生“流动”对他们也是有压力的。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学生的“流动”会让院系产生紧迫感,从而更多地激励老师去关注和吸引学生。
南都:这是引入竞争机制倒逼学院提高教育质量吗?
林建华:这让院系和老师也有积极性。有的学院为了吸引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对课程进行调整,比如带学生做野外实验,跟其他相关专业合作打造跨学科课程,总之就是想办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潜力,让更多的学生喜欢这个专业。
南都:你一直呼吁高校去行政化,在北大的人事制度改革中,有没有取消院长行政级别这样的做法?
下一篇:烟台遇驾夼中学毕业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