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蒙泉镇中心学校毕业证样本(2)

来源:高中家园网

建国后,学校重新开办,改校名为白洋中心小学,学校遵循教育为政治服务,向工农开门的教育理念,开展让学生学工、学农、学军的“三学”活动,走向新社会服务的轨道。在学工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掌握了实用的劳动技能,培养了白洋地区建设的主力军。

1962年校名更改为白洋完小,共设6个年级,开办6个教学班,由张宏光任校长,调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杨昌书、文玉喜、侯凡清、易长茂,以充实教学队伍。开设语文、算术、自然课程,学制采用“四二”学制。1964—1966年张宏光校长抽调到常德、澧县参加“四清”工作,校务工作由易法本主持。在此期间,学校工作精彩纷呈。领导凝集力强,教师乐于工作,甘于奉献,学生成绩突出。

镜溪桥村覃家草堰五十年代末因藏有老虎,留有“卧虎藏龙”美誉。1968年校长张宏光、副校长易法本、总务主任覃仕学三人多次考察研究,认为此地是块办校的风水宝地,决定将白洋完小迁址到镜溪桥村二组。1968年8月学生老师边学习边建校,在新址上建起了一栋食堂,一栋教室。一所初级中学初具规模。1969年上学期蒙泉完小解散,原就读蒙泉完小的白洋藉学生进住该校,揭开了乡办初中的新纪元,是时中学与小学正式分离,并更校名为石门县白洋中学。招收一个初中班,学制两年,开设语文、数学、外语、地理、历史、体育、农基等课程。学生来源于白洋、三板、蒙泉等,此后开设三个教学班。学校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学生半天学习半天劳动。1971年白洋中学开设乡办高中,是年招收高一新生一个班,1972年再招两个高一班,以上三班均采用两年制,为了充实教学队伍,教育主管部门调来名师单光泽、文继顺、柳霞新、闫先传、杨进魁、侯桃安。学校主要生源来自白洋、三板、蒙泉,高中部开设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农基、体育、音乐等课程。学校备有校内外学农基地,校内基地主要栽培大红椒,其品种以色彩红润,味道甘甜可口而享誉石门城乡,成了石门的抢手商品。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在荒芜的落马坡开垦荒地40多亩,利用农基课时间种植黄豆、棉花等农作物,学校用收割的黄豆做豆腐改善学生生活。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基本的劳动技能,又使学生懂得了“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在人广田多的荆田村备有水田40亩,农基老师把如何浸种、如何播种、如何栽培、如何培管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水稻栽培技术。水稻亩产远远超过当时农村水平,作为水稻栽培的样板,这里经常接受各级领导参观指导。学校把收割的粮食上交给国家,支持了国家建设。这种教学模式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生产骨干。文艺宣传是该时期办学的一大特色。学校成立的文艺宣传队,队伍强大,业务精通,节目精彩。曹亚教师指导排演的节目到城乡巡回演出都能得到大家的首肯。表演唱、常德师弦、快板、三句半、渔鼓,现代京剧是宣传队的传统节目也是演员们的拿手好戏。如今白洋农村的操琴吹笛能手很多是当时宣传队的骨干。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