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将“变脸” 深圳如何“随机应变”
深圳第二实验学校校长鲁江
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
深圳市教科院院长叶文梓
高考是牵动中国教育改革的“牛鼻子”。日前,南方都市报主办“高考改革与综合素质评价———全国知名中学校长高峰论坛”。来自浙江、上海等地的名校长介绍了新高考方案下的系列变革。广东将在2018年出台并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对此深圳教育界如何评论?又将怎样应对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南都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市教科院院长叶文梓、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和深圳第二实验学校校长鲁江。
A
教学挑战
南都:高考改革,可谓牵一发动全身。如何评价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意义?
叶文梓:新高考不仅是教育考试制度的变革,更是人才培养的内涵、标准和模式的重大变革,打破了以往“以分数论英雄”的格局,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多样化成长,与之相对应的,是高中学校、大学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鲁江:新高考打破了文理分科的壁垒,改变了“一刀切”的培养模式,照顾到学生差异化、个性的成长需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作为选考科目,自由组合,深度挖掘自己的优点;同时选考科目和英语有两次考试机会,也减轻了考生的考试压力,减少“一失手成千古恨”的悲剧,无疑更为人性化,也更符合人成长规律。
南都:明年广东的高考新政,将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哪些挑战?
刘根平: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从课程建设、师资配置、教学管理到育人模式等各个方面,将会对高中阶段教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学校如何设置课程?学生如何选择科目?教师如何走班教学?学业考试如何安排?学生综合素质如何评价?学生学程生涯如何规划等一系列问题都将摆在学校校长、老师和学生的面前。
鲁江:我想新高考会给学校带来很多新的挑战。
一是师资结构不匹配,可能有的学科人员有富余而有的不足。
二是新高考下,高中生会有二三十种课程组合,高中的教学班会增多,学校教室、场地捉襟见肘。
三是全面的“选课走班”制让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受到冲击,班主任的功能会削弱,原有的基于相对固定的“行政班”的教学管理、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模式面临新挑战。四是学校原来相对单一和固定的课程结构不能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必须建立与学考、选考相适应,与走班教学相配套的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五是高考前移,部分选考科目在高二第二学期结束便可参加,学生和学校备考的压力也会相应前移。
下一篇:宿迁支口中学毕业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