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怀仁中学毕业证样本(7)
“让”。教师要让出时间,让出空间。学生之所以缺少自己的思想,主要是教师没有给他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管得太多,灌得太饱,学生接受教师传递的思想尚且应接不暇,哪还能拥有自己的思想?有人说,一个勤快的母亲培养出的是懒惰的孩子,一个懒惰的母亲培养的是勤快的孩子。家教如此,教学亦然。给学生以机会,学生才有产生思想的机会。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和学生其实就像两棵彼此独立又紧密靠近的大树和小树,大树要为小树遮风挡雨,更要给小树留下足够的空间,使其感受阳光,呼吸空气。这样,小树才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由伸展,茁壮成长。
“导”。教师不能只会“演”的功夫,还要有“导”的能力。甚至可以说,教师的主要能力就在于“导”,在于“扶”。新课程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不会时帮一把,在学生疑问难解时助一臂之力。做一个跋涉者,做一个引路人,链接学生和知识、知识和和方法,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形成体系。教师的“教”就是提供一个示范,启发一个思想,传授一个方法,解答一个疑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主要职责并不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热爱学习。
“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思考欲望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探究、思考的潜能激发需要酵母,需要灵感,酵母是教师的思想引导,灵感是教师对学生探究激情的呼唤。当前学生厌学的情绪普遍化,主要是学习压力大,任务重,教师在设计教学和组织教学时,对学生实际关注得太少,对学生的需要考虑得太少,完全按照一种理想的模式在操作,学生无法拥有自己的思想。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注重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思考的因子,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发表于《江苏教育报》2009年1月22日)
留给明天留给明天
江苏省怀仁中学高三(2)班 卢颖
瞧,一棵羸弱的松树深深地扎根于悬崖峭壁之间,贫瘠的土壤没有将它吓倒,它伸展着弯曲的枝干,努力地吮吸着清晨的甘露,顽强地抵御狂风的侵袭,为着心中的梦想——把绿色点缀峭壁,将绿色留给明天!
看,一只雏鹰正在起跑,加速,加速,悬崖之上它扑腾着稚嫩的翅膀,不能停止,不能懈怠!这一刻的拼搏为明天的飞翔练硬翅膀,这一刻的坚强为明天的飞翔历练毅力,为心中的梦想——翱翔于无垠的天空,将飞翔留给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