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队伍的“结”该咋解?(2)
“在我们当地,吃一碗牛肉面都要9块钱!”在庞晓丽看来,现行的教龄补贴和班主任津贴很难发挥对乡村教师的激励作用。庞晓丽在走访中有一个很直观的印象——不少乡村教师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
庞晓丽认为,要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必须在待遇上继续向边远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倾斜。“当然,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实际问题,把乡村教师从高强度工作中解放出来。”
在章义和看来,职称评审也应兼顾乡村教师的工作性质,让乡村教师看到发展的希望。目前,很多地方所谓的“职称评审向乡村教师倾斜”尚停留在纸面没有落实,且缺乏明确的数量、比例限定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的匿名评审环境下,评审委员会的专家们很少会主动向乡村教师倾斜。既有的城乡教师统一考核标准,对乡村教师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更多的工作无法用数字体现。”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光华集团董事长许华呼吁,应当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整体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政治地位,让乡村教师有获得感。“当各方面待遇高于城市,一定能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来,一定能真正把优秀的教师留在农村。”
全科教师,解结构性缺编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刘翔说,现在乡村学校的体育课,大多都是文化课教师在教,许多上成了游戏课。刘翔希望,有更多专业的体育院校毕业生去基层、乡村,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
刘翔的建议,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国各地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6年的跟踪调查同时显示,当前各地乡村学校的一些小学科,如音乐、体育、美术、心理等专业教师缺编严重,很多学校无法按照教育部要求开齐开足所有课程。
“农村学校多为小规模学校,严格按照学科门类配齐教师是不现实的。”许华是乡村教师出身,对农村学校的情况非常了解。在他看来,未来进入乡村学校的教师需要具备“语数外通吃,音体美全扛”的全科素养。许华建议,师范教育阶段培养“全科教师”,职后培训阶段实行“一专多能”的培训。
章义和建议,地方师范院校要以教学实践为导向调整培养方案,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改变一味专业化的倾向,而设置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相适应的大文科、大理科专业。“以此避免物理专业教师上自然课而不懂化学类实验规范的现象,让文科教师能准确地对着地图讲授某地地理风貌、矿产资源和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