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北方大学毕业证样本(5)
教育方法结合实际。北方大学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大小不一(20-24岁的占57%,不足20岁的占24%。25岁以上至30多岁的近20%);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高中程度的,有初中程度的,也有大学,留学的;经历也不相同,有青年学生,有党政军的基层干部,也有蒋管区来的职员、新闻记者。北方大学注意到这一情况,教育方法从学员实际出发,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在学习方式上,有讲课、自学、集体讨论(互助小组座谈,大组或全班讨论)、总结(个人总结、领导总结)等方式。
参加革命实践是北方大学教育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46年中共中央发布《五四指示》后,北方大学利用暑假,组织“北大翻身大队,分赴邢台市、南和县、任县等地参加土地改革。赵子真老人回忆说,大家下去之前,集中在行政学院学习土改政策,边区民运部长聂真作土改工作报告,大家讨论很热烈。赵子真被分配到南和县,当时斗争比较复杂,民兵们暗中放哨,来保护工作队员的安全。学生们在实际中进一步了解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痛苦,加深了同劳动人民的感情。当工作告一段落离村时,翻身群众在沿街两旁摆了食品,夹道欢送,依依不舍。大家深深体会到广大农民翻身后的喜悦心情,也深深意识到,谁得到人民的拥护,谁就将取得胜利。
以苦为甜回忆起在北方大学学习的日子,赵子真老人格外激动,一些难忘的小事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脑海。
当时的物质生活是比较艰苦的。学生们的供给标准是每人每天三钱油,三钱盐,白面很少,主要吃小米饭。刚上太行山时,一天三顿是小米饭加山药蛋,有时光吃山药蛋。太行山上的冬天,天气十分寒冷。大家都在院子里吃饭,头几口是热的,再吃就变成凉的了,最后碗里的米粒一个个都吃成小冰粒了。南方来的同学,经不起冻,手指冻僵了打不过弯。早晨有的同学用冷水洗脸,敲破冰,舀出一茶杯水,手都冻硬了,但没有人叫苦。当时,干部、教员和学员一起过着艰苦的供给制生活。在学校迁移、下乡土改过程中,干部和学员都是徒步行军。领导干部有马不骑,有大车不坐,走在队伍的前面。文教学院年过半百的张宗麟院长,也精神抖擞,走在行军行列中,使同学们受到极大鼓舞。同学们在他的鼓舞下,不由得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物质条件的艰苦并未能影响到同学们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的决心,同学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思想上互相交流,政治上互相关心,生活上互相照顾。学习上有什么疑难问题,平时一般在互助小组解决。谁心里有什么疙瘩,同学就找他谈心,帮助解除。同学病了,总是有人把病号饭送到床前,体贴安慰,无微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