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向“伯乐”放权 为人才松绑(2)
在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的同时,《意见》还提出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国家通过人才评价这个‘指挥棒’,传达以品德、能力、业绩来识才用才聚才的信号,在全社会引起的最大反响就是让干事业、做贡献的老实人不吃亏,让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人没市场,让社会需要的人才更有获得感、更有成就感。”吴江表示。
多面放权,为边远基层人才松绑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地区历来是人才锻炼和成长的摇篮,但是长期以来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职称评价制度却很难让人才在基层脱颖而出。对此,《意见》对艰苦边远地区的专业技术人才有所倾斜,比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除了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外,“侧重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打破论资排辈的僵化模式和职称晋升过程中的学历坎。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萧鸣政认为,这些措施便利了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专业人员的职称评价,激励了他们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引导一部分人,尤其是在东部地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人,鼓励他们到边远基层去建功立业,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人才过剩的现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在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倾斜的同时,《意见》还提出健全层级设置,消弭不同行业之间职称序列的差别。“目前未设置正高级职称的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以拓展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打破了有关行业职称的“天花板”,让相关行业人才精神为之一振。以前评到副高职称就“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小学、幼儿园教师等职业,将可以在职称序列上“更上一层楼”,和其他正高级职称“平起平坐”。对此,萧鸣政表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应让人才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不受天花板的限制。《意见》打破了某些行业职称序列的‘限高令’,让术业有专攻的人才得到肯定,有利于激励相关行业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意见》还明确逐步将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符合条件的市地或社会组织,推动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这不免让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担心:以前省里统一评,评审结果全省通用,以后学校自主评审高级职称,一个学校评出来的教授,另一个学校不认可怎么办?与此同时,评审权下放后,区域、学校之间的差异,难免造成不同地区、不同科研院校高级职称人员实际水平的差异。此前,上海、黑龙江等地试行卫生人才高级职称直聘办法。当这些直聘人员流动到其他省份时,各省态度不同,有的省份直接认可,也有的省份不予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