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只是智力开发,更不能丢给早教机构(2)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有某一方面呈现优势,某一方面呈现劣势,这是正常的。”储朝晖指出,而强硬给孩子外加训练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个是训练、培训的可能恰恰是孩子的优势方面,但即使不训练,孩子在这方面的表现也比较优秀;另一种情况是,训练项目刚好是这个孩子的劣势,在和同龄孩子的比较中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孩子怎么这么笨?”但实际情况是,每个人各有优劣势,呈现劣势的方面,并不代表就是孩子笨。
储朝晖建议,家长不要过多地去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尽可能在儿童玩游戏的过程中观察孩子哪一方面是优势,哪一方面相对弱势,这个过程中家长也可以逐渐让孩子发展成有自己特征、特点的孩子,而不是千人一面。
2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广东省幼儿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袁爱玲:
家长要谨记:聪明并非成才的唯一关键
袁爱玲分析指出,“家长如此重视早教,其实也有原因,根据孩子大脑发育的规律,如果我们抓住他(她)的某个敏感区培养某项能力,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过,袁爱玲指出,孩子的人格心理健康、品质培养也很重要,不能存在偏废的情况,“不要忘了其他敏感区的培养,五六岁之前形成的人格,哪怕到了八十岁还能看到影子,这说明学前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就像盖房子打地基,差一根桩都不行,基础教育观念片面容易造成孩子迷失方向,家长要谨记———聪明并非成才的唯一关键。”
袁爱玲表示,“智力开发”的本质并非让孩子学习特长,而是应该从生活技能的培养开始,“有些家长为了让自己孩子学习好,连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或者愿望都没有了,被家长承包了,然而家长不知道其实他剥夺了孩子心灵的成长,也剥夺了孩子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机会,所有有些孩子才会高分低能,有才没德,聪明过人,心理脆弱。”
3
从事多年早教的曾老师:
教育是需要等待的,避免盲目跟风和攀比
至于“早教”课程,曾老师表示,“早教课程无非是对孩子某一方面的潜能进行启蒙,给予孩子更多的刺激。如果有一个孩子在音乐方面有超出同龄孩子的感知水平就会建议去报早教班。但我坚持认为,对0到3岁阶段的孩子,让孩子学会了解日常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兴趣和特长方面,等孩子再大一点报也不迟。”
曾老师表示,家长应该多多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自己孩子出发,而不是“我认为”。“有名的不一定最好,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最好,避免盲目跟风和盲目攀比,教育是需要等待的。”谈到早教课程设置,她说,早教的课程不应该像一般辅导机构上课的形式灌输知识,而应该是让孩子在体验快乐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已有经验,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寓教于乐。”
下一篇:广州通信学院毕业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