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大势渐成 职业教育何去何从?
“机器换人”正在进行时
作为中国制造业重镇,江苏昆山市在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减排倒逼下,前不久“机器换人”计划项目正式启动。昆山市经信委深入全市100多家制造业企业进行调研,半数以上准备着手“机器换人”项目。其中,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此类需求占比95.08%,降低人力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成为主因。
在富士康科技集团位于昆山吴淞江园区的车间里,一排排机械手忙碌着。“员工人数从高峰时期的8万多人下降到目前的4万人,产值却增加了近一倍。”富士康科技集团副总经理杨明介绍,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工作,1台相当于3个人力。去年,富士康采用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机械手2000余台,实现直接经济效益3亿元。
“机器换人”在东部沿海地区方兴未艾,成为企业提高效益、政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不约而同的选择。江苏淮安淮鑫棉纺织有限公司细纱车间里没有人头攒动,只有一排排整齐的“丝饼”汇成白色海洋飞快转动。公司副总经理高云根说,过去每生产万锭纱需要140人,如今只要39人。工人减少近3/4,产值却增加10多倍。
在年外销30万只汽车轮毂、产值1亿元的康翔铝业(泰州)有限公司内,生产线上只有零星几位员工在操控电子设备。“现在生产环节员工从最多时600人减至200人。”该公司总经理张博钧说。
这种场景在浙江、广东等传统制造业大省同样上演。据统计,自2014年9月至今年9月底,广东东莞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的622个有效项目总投资达53.2亿元,申报项目数量远超过去10年技改资助项目的数量总和;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已实施和正在实施“机器换人”项目的规模以上企业有250余家,占全区481家规模以上企业的52%。
机器人冲击职业教育?
“机器换人”导致企业用工数量减少、就业难加剧,似乎是显而易见的结果,而作为产业工人的主要提供方,职业教育也将面临困境。
“事实上,招工难一直困扰昆山企业,采取‘机器换人’,是企业化解用工难题、增效减员的现实选择。”昆山市委书记徐惠民说。
昆山三一重机有限公司从去年开始就将焊接作业从人工换成了自动化机械臂。“使用机器人也是被逼的,熟练工人难找,是制造业面临的最大发展瓶颈。”三一重机总裁助理柳洪文介绍,工程机械行业订单主要集中在上半年,每年1月到5月要完成全年一半以上的销售量,到6月份则进入淡季。行业特性导致生产高峰期人工不足,低谷期工作量又不满。“最佳的解决方式便是实现生产自动化,用机器来取代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