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英国教育改革:为什么要让穷人的孩子上学(2)

即便老师是执政上岗、为祖国花朵服务的园丁,维多利亚时代的学校风格严肃阴郁,也很难成为孩子们会喜爱的地方。高悬在屋顶的窗户,墙壁上空无一物,学生们挤在一起,最大的教室能坐下三百名学生。与其说老师在教书,不如说是在念书,学生们只需要默记下老师读的每句话,内容往往不过是国王们的名字,或者数数时间。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老师们罚起学生来也毫不留情。打手板、扇耳光似乎都是家常便饭,不管是调皮捣蛋还是作业糟糕,都有可能招来老师的鞭打。甚至连反应迟钝或是有学习障碍的学生都会被责罚。老师们会让他们戴一顶尖尖的帽子,上面标着大写字母D,意为dunce“笨蛋”的意思。那时的老师认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唯一原因就是不够努力,即便是左撇子这样的天然习性也会被强制要求改过来。

伟大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教育经历代表了许多同时期的英国小孩。他们坐在课堂里的时光其实是幸运的,因为那样意味着至少他们不用为生活奔波。在狄更斯的父亲因为债务原因入狱之前,他也在小学课堂上待过一段不短的时光。在教过他的几位老师里面,他后来还会记得有老师酷爱谜题书,还会用那书痛打学生的手掌,“他从学生那里榨取的远比他给予的多”。可见就算是这样有幸上学的日子,却可能没有留给这些儿童幸福的记忆。

教育体系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会垄断了执掌教育的权力,贵族垄断了良好的教育资源,工业革命则剥夺了许多生源,造成政府和社会普遍对教育的热情不高,师资力量也参差不齐。维多利亚时代面向中下层阶级小学的教师多是未婚女性,因为这个行业收入微薄,社会地位也不高,与现在是天壤之别。恶劣的教育环境循环往复,制约了当时中下层阶级的教育前景。

法国大革命的教训:让穷人接受教育,能防止革命倾向?

对于穷人是否应该接受教育这件事,贵族阶层的看法也很直接。“穷人读书无用论”获得许多上层阶级的赞同。他们认为“对每日劳作谋生(不需要依赖知识)的广大劳动者来说,知识是有害无益的。如果把教育提供给贫穷的劳动人民,就会滋长他们不满和懒惰的情绪,将他们引向反抗之歧途”。教育“会让他们不服管教、惹事生非”。他们对于工人阶级获得知识就会获得反抗力量的担心,与中世纪的教士别无二致。后者把破解知识密码的语言钥匙牢牢地攥在手里,前者则干脆闭紧了知识殿堂的大门,把教育和身份挂钩在一起。

然而,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给海峡彼岸的英国统治者上了意义深刻的一课。铺天盖地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宣传让当时的英国统治阶层感到恐慌与震荡。就在他们不遗余力地丑化对岸革命者的形象,并对英国自由、民主、繁荣的社会现状极尽赞美之能事的同时,许多人也开始反思如何尽力抵制可能出现的革命倾向,避免英国重蹈覆辙。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