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黄沙始到金:专访新院士陈
“感谢国家对科技事业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科学院学部特别是化学部院士们的鼓励支持,感谢南开多年来的教育培养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感谢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同时还要感谢家人的默默奉献和理解支持……”浅蓝衬衫外搭深色西装,系一条藏青色、带有元素周期律花纹装饰的领带,陈军以这样的装束同其他60位“新科院士”一起参加了中科院2017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座谈会。从中国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手中接过证书那一霎,陈军脑海里想说的话,就是“感恩感激感谢”。
幼年的一支手电筒让陈军对电池发生兴趣,大学时作为学生党员带头学习“冷门”专业,如今凭借“电池”入选2017年中科院化学部院士……陈军戏称,他的生活就是一部“电池人生”,不仅因为电池研究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他本人更是如电池一般,不断学习积累、不断充电放电。
自幼结缘 开启电池人生
“电池研究有两个重点,一个是转化效率,一个是储存密度……”说起电池来,陈军如数家珍。
陈军于1967年出生在安徽省宿松县,那时农村用电还很难,一支小手电筒引起了陈军浓厚的兴趣。一按按钮就能给黑夜中带来光明,是什么让它亮起来?这束光照亮了他的童年和未来的科研之路。
中学时一本《中学生数理化》让陈军记住了杨石先、高振衡、何炳林、申泮文等大师的名字,而这些大师均出自南开化学,这让陈军心生向往。1985年,陈军如愿考入南开大学化学系学习化学。
大学毕业报考研究生时需要选择研究方向,陈军选择了电池。“那时电池研究不像现在,还是个冷门。我们一届学生中几乎没有人选择这个领域,作为系里仅有的几名学生党员之一,我就带头学起了‘冷门’专业。”此后的20余年里,陈军对这一“冷门”充满兴趣,并投入了全部热情。陈军发现,“这个方向既能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紧密结合,很值得去做。”
硕士毕业后,陈军选择留校工作。陈军那时心想:“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将成为我一生的事业。”陈军说,这是就是他刚刚开启职业生涯时的“初心”。
1996至1999年在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材料系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1999至2002年在日本工业技术院大阪工业技术研究所任NEDO研究员;2002年,陈军在日本3年的工作合同到期,毅然决定回国,加入到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贡献给南开和祖国的科教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