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校园在线 > 正文

李庆忠:情定石油的物探人生(3)

来源:高中家园网

1972年,“文革”气息渐弱,李庆忠重回胜利油田工作,他的同事刘雯林把替他精心保存的《波动地震学》的手稿和图纸交还给他。于是,在刘雯林、柴振一等同志的协助下,李庆忠撰写完成了《地震波的基本性质——复杂断块区的反射波、异常波与干扰波》这篇21万字的论文,并誊印了100份送至各油田矿区,在当时的石油勘探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大港油田、辽河油田等纷纷派人参与到学习这一重大理论发现的热潮中。《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杂志于1974年以1-2期合刊的形式,全文刊登了该文。此后,各石油院校的教科书,在阐述地震波的性质及特征时,均采用了李庆忠这篇文章中的理论和附图。

“三维地震勘探”与“两步法偏移”

20世纪60年代中期,胜利油田发现之时,国际石油地震勘探资料的成像技术正经历着从二维到三维的演变,与大庆油田相比,胜利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田。传统的二维地震方法很难搞清地下情况,不是深度有误差,就是断层位置不对,给当时的石油开发带来了很大困难。

面对这一难题,李庆忠提出了改进地震勘探的8字方针:去噪、定向、辨伪、归位。1965年,他与同事俞寿朋、刘成正等一起设计了一套线距为260米的“小三角”加密测网,用于野外采集。使用国产51型地震仪,同时采用解放波形、面积组合的接收方式。在资料解释中,从三个方向识别反射波,计算侧向偏移距离,然后人工进行偏移归位(又称“剖面搬家”),这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种三维地震勘探。利用此种技术方法,1967年,在东辛油田获得了我国第一张三维归位构造图,对这个储量逾亿吨的复杂断块油田的勘探开发起到了指导作用。

1974年,尽管“文革”尚未完全结束,李庆忠还是积极组织开展了三维地震的试验,亲自设计了“束状三维地震”采集测线,在新立村油田开展采集试验。经过近3年的采集,他获取了大量数据资料,但因为没有大型计算机,只好把资料搁置一旁。直到1982年,张明宝同志对这些资料加以整理,在中型计算机上成功处理了这些数据,并据此绘出了T4构造图,在沙三段上部发现高产油层,一年之中探明储量1100万吨,当年就建成18万吨的年生产能力。

在“我为祖国找石油”这一信念的指引下,李庆忠还提出了领先世界的“两步法偏移”技术。为解决我国没有大型计算机处理三维地震数据的难题,1974年,李庆忠提出了用“两步法偏移”实现三维偏移归位的方法,而且论证了它与“三维一步法”全偏移的误差均在允许精度范围之内,当时其效率却比西方的“一步法”高出数百倍。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