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 有钱任性挖人不是“(3)
最近,学校“双一流”建设,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和新增博士点名单公布后,出现了挖人才大战。中西部学校、相对较弱的高校和学科倍感压力,应该说中西部地区更需要人才。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我们要重视,同时还要靠国家对中西部更多的关注。靠政策压制,是堵的办法。疏的办法是怎样让中西部高校吸引人才,增加投入,改善条件,让中西部高校教师感受到和在东部地区工作差不多。有待遇的、也有研究条件方面的,以及生活环境方面的,缩小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才是治本的办法。
谈科研评价体系
人才引进中有“女婿”和“儿子”的矛盾
我们在人才引进中,有“女婿”和“儿子”的矛盾,也有学生和老师的矛盾,学生出去干得很好,回来后比老师工资还高,这些矛盾都需要学校智慧处理。
南都:近年来存在“海归”、本土科研人员待遇不均衡问题,不少本土博士为了在各种评比中不落下风,也被迫到国外“镀金”,对于当前存在的这一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
邓秀新:这个问题很多高校都经历过,有的高校处理得比较好,有的高校还没有积累好的经验,但这个事情摊在桌子上说清楚,还是能形成共识的。
我们现在从海外引进的都是年薪制,第一期聘五年,五年后再和其他教授同台竞技。因此,我们和教职工也说清楚了,人家刚来,白手起家,不像我们在国内比较熟,有的还是本校一个团队留下来的,比较容易发展。他们来了是一张白纸,家庭是一张白纸来写,事业也是一张白纸来写,这种背景下,大家要理解。对引进的人才多给予一些待遇,但对他压力也很大。如果五年考核不达标,他要拍屁股走人,所以责任和权利是对等的。当然,是五年为期,还是永久性,有些学校在这个问题上没处理好。
当然,有的是做基础研究,有的是做应用研究,对每个学校的管理者来讲,一定要注意利益之间的平衡。国家在提倡不同学科评价尺子要不一样,这就是我们要做的改革。从海外回来的有两部分人员,一部分做技术的进了企业,马上产生了新产品,产生了利润;进到大学、研究所的更多的是偏向于理论研究,这是很新的东西。有的人钻空子,说我们的“馒头”到外面转一圈,镀一层“黄油”回来,你要是真的能抹出来也可以,我们不能消极地看这个问题,所以各个学校启动了自己的师资队伍教学计划,达到一定水平,待遇也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