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第二中学毕业证样本(4)
1、指导思想
按照“夯实基础,优化课程、多元发展、丰富内涵”的学校课程优化目标,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差异,提供选择,开发潜能,多元发展,促进基础型课程的优质化建设,拓展型课程的多样化建设和研究型课程的规范化建设,使学校课程凸显“宽基础,厚体验,重技能”的特色。
2、工作目标
(1)以“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文化,做到实施课程目标可行、落实课程目标有效。为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初步培养人文精神提供一种铺垫。
(2)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为框架,以必修、选修、自修课程为板块,加强基础,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提高素质,整体构建由国家颁布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统一性与自主性并存的学校课程体系。
(3)围绕“自主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从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设置若干个教学模块,如艺术模块、语言模块、生活实用技能模块、、社会人文学科模块。
(4)充分利用本校寄宿制的特点,积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开设适合学生和时代发展需要的课程,积极稳妥地进行学分制的尝试,并逐步形成二中的课程特色。
3、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7年9月~2008年8月)
(1)聘请专家对学校课程改革进行诊断、指导,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可行性、科学性进行论证,整体构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大课程板块。
(2)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学生选科情况,探索多种课程结构,如跨班上课、特设小班等,探索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如讲座式、讨论式、对话式、实践式等等。
(4)重视实验室、技能实训室建设,为学生实践操作、实验提供应有的条件。
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8月)
(1)制定《攸县二中新课程指导纲要》,从课程开发、内容选定、课程范式、考评要求等方面规范拓展型课程建设,形成人文类、技能类、学科拓展类、动手实践类四条发展方向科目群。
(2)完善新课程的课堂管理程序及评价方案,保障研究型课程的有效实施。
(4)分学段实施学科内研究性教学,每个备课组每学期推出优秀的基础性课程“研究性教学”示范课一至二节作教学研讨。
第三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
(1)根据“二期课改”精神和学科课程标准,按年级由备课组筛选本学科基础型课程中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进行组内讨论,大致确立课堂中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方法和相关教学策略及教学评价。
(2)对已开发的拓展型课程中进行筛选确立重点开发的课程,突出人文类、技能类课程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教材、教学方法,初步形成可供学生选择的拓展型课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