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第一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2)
学校为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大力开展“名师”工程。凭借百年丰厚文化积淀的优势和学校发展的自身魅力,培养和选聘了一大批教育骨干。目前有教职工302人(工勤20人),专任教师201人,其中高级教师46人,中级教师104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30余人。国家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4人。形成了一支名师荟萃、实力雄厚的优秀教师群体,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百年校史概述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校位于新野古城东南校场区。军民渠穿校园而过,一桥横贯南北,把学校连为一体。现代化的教学大楼、设备先进的理化实验楼、电教艺术馆、舒雅的图书办公楼、学生公寓,和谐有致地座落在翠竹、树林、花坛、草坪之间。古色古香的学校大门、宝塔式的凉亭、汉白玉雕的大桥栏杆,给学校增添了文化气息。
学校占地面积46666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图书4.9万余册,报刊200多种,4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498人,教职工196人,其中高级教师41人,高工8人,国家骨干教师1人,省市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52人,国家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4人,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1983年被定为南阳地区重点高中,2002年被定为南阳市A类高中,2005年12月晋升为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创办于清末光绪33年(1907年8月)。当时知县陶炯照将县城北门外白水书院改为“新野县中学堂”。陈庭爵任堂长(监督),教职员6名,学生51名(附有师范生10名)。学制4年。开设课程有:修身、经学、文学、外国语、算术、历史、地理、理化、法政、教育、图画、体操。学堂全年经费为1400串。至1911年因武汉起义停办。
1930年(民国19年),县政务会议通过由县长米粥若筹建县立初级中学,校址设在县城西关城隍庙,同时将县立师范讲习所归并该校,改名为“新野县初级中学校”,学制3年。是年,招初中一年级1班,开设课程有:公民、国语、英语、算术、自然、历史、地理、体育、卫生、图画、音乐、劳动,每周三小时军训。校长刘鸣梧,下设教务、指导、事务三课。教职员7名,学生108名。
1934年,学校发展为4班,其中1个师范班。学生190名,教职工12名。房舍114间,占地面积4060平方米。教务主任樊文灿,训育主任李子超,后为王宗礼。教员均由校长聘任。
1935—1939年,由郑石青接任校长,王芳圃接任教务主任。期间国文教师王次茹,不用法定课本,选讲鲁迅、朱自清、邹韬奋、郁达夫等作家作品,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后被释放。当时经王次茹介绍去延安学习的学生4人:樊忠安,樊集乡人;李富训,樊集乡刘庄人;王本林,龙潭信坡人;赵洪兴,樊集东赵庄人。39年秋,地下党组织动员了一批青年学生去延安学习,其中有:李荣潘,沙堰乡人;丁书登(洪峰),沙堰乡人;马廷学(马彬),沙堰乡马坟人;赵成斌,王集乡西赵庄人;白富安,王集乡白滩人;赵洪波,东赵庄人;赵瑞安,西赵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