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防灾科技学院毕业证样本(5)

来源:高中家园网

发展概述

防灾科技学院风景照多年来,防灾科技学院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奉献”传统,秉承“崇德博智、扶危定倾”校训,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和谐兴校,开拓进取、潜心育人,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近20000名毕业生,为防震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以来,学院按照“二次创业、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大力推进建设和改革,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教育事业向更新更高的境界迈进。学院三十多年的历史,既是一部肩负使命、艰苦创业的创业史,又是一部励精图治、争创辉煌的建设史,还是一部育人为本、培育英才的教育史。

一、肩负使命、艰苦创业(1975——1983年)

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和蒙受地震灾害损失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多地震灾害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减轻地震灾害一直是中国人民强烈的要求。

1966年邢台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针对人民群众喊出“震前要能给我们打个招呼就好了”的心声,周恩来总理坚定地指出:“世界上没有不可知的事物,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专门设立一所学校,尽快培养地震专业人才,以适应地震工作发展的需要,成为地震工作部门的一项迫切任务。但“文革”中断了这项工作。1975年2月海城地震后,设立地震学校的工作重被提上议事日程。

1975年6月25日,教育部和国家地震局联合下发关于成立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的通知,决定在“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大队地震地质队”的基础上筹建“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以下简称天水地震学校)。通知规定学校直属国家地震局建制,委托兰州地震大队领导,学校主要培养地震监测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

天水地震学校校址选在甘肃省天水县城以东9公里外的山区,该区原属东泉公社崖弯大队。建校初期正值“文革”末期,由于学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办学条件异常艰苦。筹建时,国家拨付筹建款仅60多万元,教学楼建设启动没多久,图书资料、教材、教具和实验设备匮乏,兰州地震大队地震地质队的绝大部分业务人员已调往兰州,余留人员中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廖廖无几。而且,当时教职工还被笼罩在林彪、“四人帮”对教育战线和广大知识分子妄加否定的阴影中。如何建好学校、顺利完成第一批学生的教学任务,成为学校教职工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

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又连续下达了全党要抓教育、尊重脑力劳动、尊重人才等一系列指示,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学校教职工焕发了新的活力。同年10月,学校首次招生,共计招收地球物理、地球物理勘探和地震地质三个专业新生151人。面对重重困难与考验,教职工毫不畏缩,把地震战线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转变成艰苦创业的动力,他们凭借初创事业的热情与冲劲,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内培与外聘解决师资不足,自编讲义解决教材匮乏,自己动手制作教具解决实验条件,租用荒山造田种粮来增加开支。拒不完全统计,仅1977年,教师就制作了教学模型38个,绘制教学图表23张,收集整理岩矿标本500多块,积累图书一万多册,资料400多件,图表500多份,教学挂图400多种,基本保证了教学的需要。所有办学条件的搭建与改善均为第一次创业开辟了良好开端。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