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数为学习动力”谁之过?
近日,某大学一女生希望贿赂以求及格,老师在课堂上挂出公开信,怒斥学生不要用钱践踏其自尊。期末考试期间,大学老师们往往要经受一番学生的“要分”攻势,连美国大学也不例外。
前天几个当助教的朋友和我聊天时,刚好临近期末,改完了试卷。我随口问了一句:“平时缠着你们谈判分数的学生多吗?”几个朋友同时抬起头幽怨地看了我一眼,凝重地点头。
或许全世界要考试的学校都不缺乏重视成绩的学生。如果对于成绩不满意,有悬梁刺股争取下次拿个高分的,还有找老师谈判分数的。自然,老师有大意错判的时候。不过美国校园更常见的,并不是纠错,而是向教授“讨要”分数。
讨价还价来索分
在一门心理学入门课上做助教的知贤,眼皮一翻,抱怨道:“问答题、论述题,这些评判比较主观的题目就不提了,次次都有学生来找我。明明不符合要求的答案,也被冠以‘我的回答也说得通啊,应该得分的’。即使是选择题,他们也不放过。比如说一道选择题有好几个选项,一些比较宽泛,一些更具体,要求选‘最佳选项’,答案是A。有学生会说,‘我知道A是最佳,但B也正确啊,我选B为什么不得分?’都是大学生了,基本的题目要求总能理解吧?”
不仅学生来求分,家长也常常来干预。上学期博士后布莱恩来我们实验室串门时,刚结束他教的一门课,也讲了个相似的故事:“我的课上有个学生,大概有什么个人原因,不交期末论文,之前的作业也交得极不准时。这个三四页的论文我都给了她几次延期的机会,只要她交了,无论质量如何,都可以及格。但不交就不行啊。按期末论文的比重,不交她就不及格。后来她爸爸给系主任打电话,说她要毕业,就差这一门课了,她是个好学生,之前很努力,这次就让她过了吧。”“后来呢?”我有些愕然。我对老师和家长的关系的理解,还停留在二者“联盟”的阶段。学生若成绩不佳,家长多半是帮着老师教育,然后让学生补考或重修,断不会请老师改分数。布莱恩耸耸肩:“他们有时间和背景跟学校各个高管打电话斡旋。我没有这个时间。后来,我只好让她及格了。”
美国大学的学生,尤其是想要进顶尖的研究生院、医学院和法学院的,对分数极看重。也是因为这些学校竞争激烈,为了拿到近乎完美的履历,许多学生对每一门课的每一次考试锱铢必较。在Google上搜“how to arguegrades”(怎样谈判分数),一下出来850万个结果,包含五花八门的谈判技巧,帮助你讨到更高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