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毕业证样本(2)
学校秉承“团结、严谨、求是、创新”的校风和“教会、学成”的校训,着力培育和凝练富有时代特征、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统筹建设好价值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社团文化和网络文化。深入贯彻“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为学生全力打造成长成才、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学校常年开展校风建设活动,常年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文娱活动,经常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学术科技节、读书节等系列活动。
坚持不断深化校风建设,逐步确立“常工精神”。学校的风气、学校的精神对学生在校学习和今后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开展校风建设,宣传、弘扬学校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组建本科高校以来,我院坚持每年都开展两次“校风建设月”活动。长期不断深化的、变化的校风建设活动以及“常工精神”的不断完善和宣传,在全院师生员工中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注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学院精心设计并绿化、美化校园,使校内每一座建筑、每一条道路以及每一个绿化、美化景点不只给人以一种清新的感受,而且蕴涵着一种向上的精神,促进了全院师生的身心健康。学院积极发挥常州历史上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资源优势,在院内建造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点,对全院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教育。“院士语林”(主要汇集常州籍院士的人生感悟、治学格言及对后学的寄语)、“秋白园”(纪念常州籍政治家、文学家瞿秋白)、赵元任先生雕塑(纪念常州籍语言学家、音乐家、科学家赵元任先生)等景点相继建成,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将文化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计划中。“第一课堂”主要是开好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所开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在校期间,学生必须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必修课考核获得一定学分,必须获得学院规定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最低学分。对理工科学生重点开设文学、哲学、艺术、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文科学生适当开设高等数学、前沿科学技术介绍、社会学、管理学等基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第二课堂”主要是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文艺汇演、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在校期间,学生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学院认可的课外活动,并获得相应的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