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如何预防和治理校园暴力 看看重庆的做法

来源:高中家园网

核心阅读

当前,校园暴力呈现群体化特征:在有同伙参与的情况下,施暴者的心理负疚感会减弱;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也让暴力事件带有“跨学校,多联系”色彩。治住打“群架”,需要及早预警,迅速应对。重庆的做法是推进派出所与学校合作,加大校园及周边巡逻巡防力度,并与群众建立联系机制。部分学校还尝试组建学生护校队,一旦发现有暴力事件的苗头,及时通报,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

对于重庆女孩李妍(化名)来说,半年多前被同学毒打的一幕幕场景,至今难以忘却。

“她们甚至声称要逼我卖淫”,李妍说,“我被打了好多次,到最后实在是害怕了,才对家里说”。

学校和公安机关相继介入调查,施暴者是两位年仅17岁的女生。一面是殴打侮辱,一面是花季少女,人们很难把两者放到同一画面中。究竟是什么让她们向同样稚嫩的伙伴举起了拳头?预防和治理校园暴力,当地又想到了哪些办法?记者在重庆进行了调查。

施暴

打人者并不认可暴力

但有同伙胆子就大了

李妍的噩梦开始于今年春天。

在自己所在的重庆某中学,两位同学仅仅是因为怀疑她向老师“告小状”,就多次在校内校外对她进行殴打侮辱,导致其身体受伤。李妍出于害怕心理,选择了沉默,没有报告老师或家人。

但在某次殴打时,打人女生威胁要她卖淫,并且与校外男子进行联系。李妍吓坏了,不得不告知家长,学校和公安机关等随即进行了调查。

在这起校园暴力案件中,打人者的漠然让人震惊。“第一次殴打过后,施暴者只要无聊了就殴打,觉得殴打折磨同学心里有种快感。”负责此案的检察人员向记者介绍。而在讯问期间,打人者在供述案情时表现淡漠,仿佛事不关己。当检察人员要求其自我剖析犯罪的原因时,对方先是沉默不语,在检察人员的引导之下才抽泣不已,很久后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重庆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心理咨询专家童新曾介入过两位打人女生的心理咨询。据童新介绍,该个案的两名施暴者,在家庭教育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一名因父亲是服刑人员产生了自卑心理,内心有委屈、愤怒的情绪,一直压抑在内心,心理状态很差;另外一名由于父母对其教育主要是拳棒加责骂,从小和父母没有建构起良好的依恋关系,对父母接纳度和认同度比较低,其内心愤怒情绪和无助感较强。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