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师者杨社平:分形路上有一座团结(4)
和壮家园的平行同心桥
跳出“分形”,她的研究成果依然打着数理应用的烙印。比如参与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点“中国民族人口研究”课题主编的《壮族人口》,其中的数据统计与分析预测就离不开数学方法的应用。正是由于自觉应用了分形思想及其它数学方法,使得这些跨学科跨领域的探索与思考能够一气贯通,从而在民族高校课程改革与民族团结进步建设的交叉领域生成具有数学应用特色的成果系统。如果要对这一特色成果系统做一个概括描述,最好借助一个分形建导的课程环节名目:“平行同心桥”。
杨社平在“民族理论政策课程自驭舟”中与各族大学生们共同放飞“自驭舟彩凤”的场景
民族理论政策课程自驭舟模式创立早期,跨校进入广西大学的建导课堂教学骨干成员分别将自己姓名的构成要素嵌入各自主持的栏目,就形成了“永辉指月谈,平行同心桥,诸阁亮观点,明珠赛歌台”四个建导环节或要素。“平行同心桥”嵌入杨社平的“平”,那个环节是与前一环节目标一致、形式不同的民大学友“得意之作”赏析,杨社平向西大学友展示了一系列匠心独具、得意放形的民族理论政策解读作品。如今回味这个环节或要素,既可用这个概念来描摹杨社平的教学与科研比翼齐飞的“平行”发展状态,也可以从她在民族团结与进步之间的联通处发现一座“同心桥”。
“平行同心桥”的概念,让我们从她的科研与教学两条平行线中发现一个共同的核心关键词:“和壮”。把这个词拆开,又是两条精细而美妙的平行线——“和”代表民族团结,“壮”代表民族进步。她在民族理论政策课程改革中的努力,集中体现了“和”的追求;她在民族预科数学教育中的努力,又体现了“壮”的梦想。
按照分形的特征理解,杨社平的“和壮”梦不仅仅与学院、学校相通,还与自治区、共和国相通。因此,在她主持或作为骨干参与的一些课题中,在她作为第一副主编出版的《民族理论政策讲习教程》里,随处可以看到这种层层嵌套自相似“和壮”或者“壮和”元素:南宁民族团结进步经验:“能帮就帮则和,敢做善成才壮”;百色各族家园风貌:“老少边山库和,根骨精气神壮”;广西三个生态建设:“山青风正气壮,水秀路通人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龙腾虎跃日壮,国泰民安永和”。
无论“和壮”还是“壮和”,都在各民族共有家园中平行联通。犹如相思湖畔的“平行同心桥”,凝聚了广西民大团结进步教育的结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广西各族人民团结进步建设的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指示要珍惜和用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经验。杨社平说:“习总书记视察过广西民族大学,出自相思湖畔的“和壮”经验,值得倍加珍惜。”采访中她已不得不住进医院,但还表示要战胜病魔、恢复健康,希望能够进一步参与新时代“和壮”家园建设的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