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荣:中国高校第一位登上南北极的社科女学(2)
心若在,梦就在。经过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刘惠荣在4年时间里先后进入中国北极黄河站和中国南极长城站实地科考,这使得她成为中国高校首位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南北极都登上的社会科学女学者。
2013年7月31日至8月12日,刘惠荣作为我国2013年第四批北极科学考察队员,远赴位于北纬79度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进行科学考察,对中国极地战略研究项目作实证研究。在黄河站,刘惠荣对站里的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和周边环境保护情况等进行了详细调研,最终形成了详实的考察报告。
时隔登上黄河站四年之后,2017年1月8日至19日,刘惠荣作为极地社科专家和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第二批科考队员,首次登陆中国南极长城站开展科考。在南极,刘惠荣开展了“南极活动行政管理现场执法评估考察”项目的研究,围绕我国南极活动行政管理现场执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目的在于根据《南极条约》体系要求提出完善我国南极活动行政执法的建议,并为《南极活动与环境保护法》立法以及构建配套行政管理制度提供立法素材。
立足极地,走向深海
“每一项成绩,每一点进步都得益于我们这个团队的精诚合作、联合攻关,我们这些有不同专长、不同性格、不同思路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互相交流,互相促进,这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刘惠荣将每一次成功、每一项荣誉都归功于她的极地与深远海研究团队。
刘惠荣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国际法、国际政治两位学科带头人分别是她和郭培清教授,成员共8人,队伍一天天壮大。团队定位为国家极地战略核心智库、国家极地立法与政策制定核心支持团队、国家海洋与极地管理事业的人才培养高地、国际一流的以极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重心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和极地问题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研究方向为极地地缘政治与极地战略,极地法律环境与极地治理,极地开发、利用与保护,极地安全和深海法律与政治问题等。
“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在课堂上,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在实验室里。”这是团队成员科研生活的真实写照。一周团队成员至少工作六天时间,从团队负责人到外围的学生,没有例外。刘惠荣笑言:“社科研究也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运气’只是个传说。”她认为,作为团队负责人,除了搞好自己的科研外,最重要的就是责任和担当。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刘惠荣的带领下,极地与深远海研究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2015和2016两年,团队就出版著作2部,在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多项:共指导完成23篇极地与深海方向硕士毕业论文,其中10人答辩优秀。团队成员更是在国家相关立法、战略规划制定等方面发挥了出色的智库服务作用,多次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赞扬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