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张建|阳光心态,好导师就应该如此(3)
张建1983年考入原山东医学院,本科药学专业毕业后,她获得推免资格,继续攻读生化制药专业研究生,在山大度过了七年的读书时光。2004年,响应山东大学“人才强校”战略的号召,张建跟随自己的博士生导师田志刚教授回到了母校,组建了山大第一批创新团队中的生物技术(医药)创新学术团队,也由此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从教十多年,从来没想过从学生那里得到什么回报,只是自然而然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在与记者的对话中,张建起初对教学经历的回忆是“自然而然”的状态,而当话题变得深入,一些刻在记忆深处的片段慢慢涌现,与学生相处的点滴瞬间,让她一次次动容。
“好老师不是天生的,都是通过不断磨练、自我修正达到的。”张建初回山大任教时已是39岁,她坦言面对一茬茬青涩的学生“有代沟”。学生们的成长环境与张建那个年代相差太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学生二十出头的年纪又必然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张建频频面临学生难题的考验。每当这个时候,她都会本能地发挥身为母亲的角色,站在学生父母的角度想办法,尽可能理解学生所思所想,推心置腹地谈心、交流,只为能得到学生相同的理解,进而帮助学生成长。走过曾经的迷茫、咬牙扛过各种难熬的时光之后,她笑着下结论:“我很庆幸,这么多年没有放弃过一个学生,他们都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药学院每年都会举办新年晚会,有一年学院推出了微信墙让大家留言互动,其中一条内容让张建印象深刻,又一次击中她坚强却柔软的内心——“张妈,我们爱你!”每次说起与学生相处的这些温暖回忆,张建总会微微顿一下话语,平复一下心情。看得出来,学生带给她的感动,她一直都非常珍惜,多少年过去对她仍有很强的震撼力。
如果成果能应用于临床,一辈子做科研也就值了
从张建办公室出来,不远的地方就是免疫药物所的几间实验室。在一间不大的动物房里,张建向记者介绍着做实验用的小黑鼠,如果忽略装黑鼠盒子上的剪左耳、HBV(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字样,这是很温馨的一幅画面。如今的张建,对于当年自己求学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时光回到30多年前,也是在趵突泉校区,药学院的实验室条件非常简陋。冬天没有暖气,做完实验手脚都冻坏了;查文献不方便,经常需要跑到北京去复印文章;读研的时候,张建和两个师兄每次都从一楼抬水上四楼的实验室,因为需要自己做蒸馏水;有一次需要定点杀小白鼠,张建一晚上杀了一百只鼠,杀到最后手都软了,有的小白鼠没杀死,又蹦起来,把她吓个不轻……岁月淘洗过后,金子般的记忆会得到沉淀。如今回想起来,曾经的苦不再觉得苦,只记得当时班里大家卯着劲儿学习,很团结,很单纯,也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