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荆门荆楚理工学院毕业证样本(10)

来源:高中家园网

(二)地方大学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一轮经济社会改革需要“自上而下”,也同时需要“自下而上”,它们对“科技的关键作用、人才的核心作用、教育的基础作用”具有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要求。一般来说,“自上而下”覆盖的改革发展领域迫切需要大力建设好创新型大学,培养培训更多的创新型社会化人才;而“自下而上”覆盖的改革发展领域是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领域,迫切需要大力建设面向基层社会经济改革发展需要的“立足基层、研究基层、服务基层”的大学(即下面定义的“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培养培训更多的“立足基层、志在高远”的应用型社会化人才。这正是从“社会化属性”出发,提出高等教育要分层分类办学要求的社会大背景,即全社会从哲学与社会科学的范畴,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分层分类办学的改革要求。然而,高等教育的分层分类办学思想,迄今几乎都是从大学的“学术化属性”出发并局限在高等教育学的范畴内进行讨论、设计的,并未真正做到“跳出教育思考教育”。

地方大学由于和基层社会经济有着天然的直接联系,对基层社会经济的改革发展具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因此要更加积极地响应“自下而上”的基层社会经济改革发展领域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切实跳出“学校本位”的传统思想,坚持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树立“立足基层、研究基层、服务基层”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和基层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紧密结合的高水平的“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

(三)坚持“社会本位”的地方大学——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

荆楚理工学院这里所说的“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是指这样一类新型大学: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从大学的“社会化属性”出发,用哲学与社会科学的思维,紧密结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层社会经济改革发展要求,对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大学”进行更加具体的分层分类而建构的一类新型大学。这类新型大学不是以远离社会构建纯学术化的“精神乌托邦”为目的,而是践行“融入社会、协同创新”、“校园小学校、社会大课堂”的教育观念,坚持“立足基层、研究基层、服务基层”的“低重心、高品质”发展道路,积极发挥在“人才培养、研究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基础作用,通过协同创新和一体化合作机制,努力把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地组织到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培养“立足基层、志在高远”的应用型社会化人才,在错位发展、服务社会中彰显优异品质。

这类新型大学将学校的定位放在更加具有“本质规定性”的“社会纬度”,引领大学的正确发展方向。这种“社会导向”的新型大学定位观,与大学常规分类理论既相联系又有所区别。联系的一面,是强调大学本质上是具有学术化属性的人才培养机构,必须恪守大学精神和学术秉性,遵循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区别的一面,是强调大学教育从根本上来讲,应是具有社会化属性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强调大学不能外在于社会而独立存在,而应同时遵循与社会协同发展的社会发展规律,彰显依存于社会的特色发展价值。因此,这类新型大学强调,大学已不仅仅是学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术活动社会化的组织平台,是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拓者、组织者,是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集成化发展的社会平台。诚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发布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所指出的:“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高等院校和高教体制尤其要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高等教育应该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建立它的长期发展方向。”地方大学应当走出学术型主导的传统办学模式,确立社会化导向的“基层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基层社会急需的应用型社会化人才作为办学核心价值和终极追求,融入到与基层经济社会“协同创新”的改革发展体系之中,探索与基层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中国式”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新范式,实现大学教育由学校本位向社会本位、由封闭式办学模式向社会化培养模式转型。这类新型大学体现了大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一种“中国式”演绎,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的一种创新性探索,也是地方大学转型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