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荆楚理工学院毕业证样本(9)
因此,大学要积极转变办学治校理念,强化作为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拓者、组织者的作用,彰显大学的“社会化属性”,坚持以社会为大课堂,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大协同创新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正确处理大学“社会化”与“学术化”两个属性之间的关系
学术化属性是大学从高等教育学的范畴对自身的基本要求,而社会化属性则是社会从哲学与社会科学的范畴对大学的基本要求,决定着大学存在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因此,大学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学术化属性”和“社会化属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大学的社会化属性不仅不会弱化其学术化属性,反而会强化其学术化属性的发展方向,更加积极地彰显其学术化属性的社会意义、社会价值。社会化属性主要体现在大学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发展方向上,而学术化属性主要体现在大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内涵中。只有两种属性的有机融合,才能有利于提高社会化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无论大学的社会化属性,还是学术化属性,它们都要统筹落实到“育人为本”和提高社会化人才培养质量上来。坚持“大协同创新”将最有效地促进地方大学统筹这两个属性。
二、实现“学校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型
(一)新一轮经济社会改革要求高等教育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荆楚理工学院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赋予了社会勃勃生机。但是,中国经济社会仍然存在诸多深层次问题、复杂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来自长期未被彻底解决好的基础性问题(如三农问题);有来自社会运行过程中激发的新问题(如贫富差距问题、社会公平问题、社会管理问题、生态保护与资源环境问题);同时也有社会经济发展必然面临的许多新问题(如社会老龄化问题、人才素质问题、国家创新能力问题、能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些复杂的、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的解决需要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层面入手。一是“自上而下”,即从体制机制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层面进行的全面系统的改革部署,如:完善“体制机制”,建立“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如“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发展创新型经济”);更新“发展观念理念”(如“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深化“科技文化创新”(如“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型国家建设”)”等。二是“自下而上”,即从基层社会经济的基础性工作层面,通过积累性改革进行呼应,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三化”并举;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当然,这两种方式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融合的;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中国社会经济存在的诸多深层次矛盾与问题往往以更直接的方式首先在基层经济社会突出表现出来。因此,按照中央总体思路和要求,各地区积极开展基层社会经济改革探索,以“自下而上”的积累式途径推进中国社会经济改革进程,是十分必要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改革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推进相关改革创新以更加富有成效地发挥“科技的关键作用、人才的核心作用、教育的基础作用”。尤其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所覆盖的基层领域长期以来处于非重点关注状态,面临着“人才最短缺、教育最薄弱、科技最不发达”的瓶颈性制约,尤其需要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反哺和支持”,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反哺和支持。因此,全社会迫切要求高等教育相应地加强改革,以适应新一轮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