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校园在线 > 正文

蒋逸航:站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海大人(2)

来源:高中家园网

1978年2月,从未见过大海的蒋逸航乘火车抵达青岛,在鱼山路5号开始了他的大学时光。

蒋逸航(中)

求学青岛:山东海洋学院“1177”中的活跃分子

初到青岛,从未见过大海的蒋逸航独自去了海边,掬起一捧海水,亲口尝了尝滋味,“的确是咸的”。为了转到父母期望的化学系,他曾专程到时任教务长赫崇本家中拜访,“赫老告诉我,海洋水文是一个大有发展前途的专业,要对自己和这个专业有信心”,在赫崇本的开导下,蒋逸航放弃了转专业的念头,安心于海洋水文的学习。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1977级”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皆是万里挑一的佼佼者,蒋逸航所在的海洋水文班也是如此。在这个编号为“1177”,拥有40余名学生的新集体里,小学、中学时代一向被老师冠以“骄傲自满”的他体会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可能是好多年没有读书的缘故,同学们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把学习当成了事业,劲头特别足”蒋逸航说,个个犹如干透了的海绵,遇见一点水分,就拼命地吸。

“1977级的大学生活,不是只有学习,而是丰富多彩的。”蒋逸航不仅是学校篮球队、乒乓球队和话剧队的成员,还担任了海洋水文气象系的学生会主席。他的同班同学、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的郭佩芳教授说:“他是从北京大城市来的,见多识广,也比较爱好文体活动,山东海洋学院的第一场舞会就是他组织的。”蒋逸航还和其他同学去崂山游玩,周末和同学去中山路逛街……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无论如何感叹,四年大学时光还是一晃而过。1982年2月,1977级毕业了,蒋逸航重新回到北京工作,被分配到了国家海洋局调查处,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1989年在法国巴黎蒋逸航与海委会时任秘书长Mario Ruivo 先生交谈

走出国门:联合国新来的中国海洋人

20世纪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的海洋调查事业也逐渐打开国门,尝试与发达国家联合对接,开展工作。专业出身的蒋逸航很快融入其中,并胜任工作,先后参与组织了中日黑潮调查,中美海-气相互作用联合调查研究、大洋锰结核调查等多个项目。

因为蒋逸航的出色表现,1983年他被选派日本学习,回国后,被任命为北海分局调查处副处长,28岁的他成为当时海洋系统最年轻的副处长,一年后,又调回国家海洋局调查处。

1987年,国家教委要选派一位有海洋工作背景的年青人前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经过海洋局推荐、选拔,最终确定蒋逸航为合适的人选。经过一段时间的外语培训和对教科文组织工作的熟悉之后,1988年3月,蒋逸航抵达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在其下属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任职,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他成为第一位在联合国从事涉海工作的中国人。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