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逸航:站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海大人(4)
这期间,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的资助下,他参与组织开展了涉及中国、越南、菲律宾、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7国的南海海洋保护合作项目。“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快,当地把红树林砍伐后建养虾池,在越南、中国等地存在盗采珊瑚礁用作烧制石灰的原料的现象,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极其严重。”蒋逸航介绍。
南海海洋保护合作项目实施后,蒋逸航带领他的工作团队与参与国政府密切配合,一方面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与有关专家学者进行恢复治理。他们曾在越南政府的配合下,强制关停了当地的石灰厂,使当地的珊瑚礁得以保存,这一事件还被英国广播公司(BBC)做成专题节目进行了重点报道。谈及该项目实施的成果,蒋逸航表示,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事件比以前减少了,但是红树林和珊瑚礁等海洋资源的恢复却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情。
2004年,在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决定联合中国和韩国政府,围绕黄海地区开展生态保护,命名为“黄海大海洋生态系”项目,面向全球招募项目办主任,蒋逸航再一次实现了在联合国海洋舞台上的跃升,成功当选为该项目的项目主任。“黄海大海洋生态系”项目执行前,黄海地区面临着渔业问题、污染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等多方面的难题,单独解决其中的某一问题很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决定把生态观念引入到海洋管理工作中,开展以生态系为基础的管理。在蒋逸航看来,环境和生态概念的不同在于,“环境保护是以人为核心的,而在生态系统中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而以生态为基础的管理,包括了管理人的行为。”
在全球环境基金的资助下,2004-2011年,“黄海大海洋生态系”项目一期工作顺利开展,蒋逸航积极奔走于中、韩、朝三国之间,协调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研讨政策、制定框架、开展调查、论证等,最终形成了由参与政府签署的以生态为基础的“黄海地区战略行动计划”。“黄海大海洋生态系”项目的成果受到国际海洋界,特别是大海洋生态系统各个项目的管理者的一致好评, 最主要的是把以生态为基础的概念引入到海洋管理的具体实践之中。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项目一期工作结束后,蒋逸航辞去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工作,重新回到了国内。
在联合国任职近24年,为了全人类共同的海洋事业,蒋逸航的足迹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正式成为联合国的雇员之前,每个人都要承诺不为任何一个政府工作,而是为联合国工作,并在工作中做到公正、公平。”蒋逸航说,他始终谨记自己的承诺,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偏不倚的开展工作。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也不会在联合国坚持这么久,别人也不会欢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