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28)
“两课”和“三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因素,多结构“共生效应”的系统。学校确立整体优化观念。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和教育结构,建立教育途径间的横向联系,形成一个以强化校风建设为中心的,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途径紧密联系的整体优化结构,自1986年起逐步形成了和学校班主任工作、政治课紧密配合的家长学校、少年团校、中学生业余党校和劳动技术课,社会实践活动课的“三校两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家长学校的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家长。每期围绕家庭教育等闲题作五个讲座,由校长、支书、政教主任、团委书记主讲。已举办了两期,学员达800人次。初二年级则建立家长委员会。对初二年级的学生,加强团的知识教育,成立少年团校。一学期办两期,学员约占学生总数的60%。在高中年级建立了中学生业余党校。从组织建制到活动安排都列入党支部工作的议程,业余党校学员达600多人,每期学习完毕,都有—些学员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报告,1987年发展了两名学生党员。学校除了按上级规定开足劳技课外,还针对中学生缺乏对社会的了解,毕业后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实际情况,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变封闭型教育体系为开放型教育体系。与县无线电厂、县酒厂、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南通军分区如东县教导大队等单位挂钩,建立了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并聘请县老干部局、关心下一代协会、司法局的有关同志担任校外辅导员,初步形成校内、校外、家庭三结合的社会实践教育网络。同时,结合劳动技术课,在校内外开辟劳动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劳动实践和进行劳动教育活动。并在初中部成立了“劳动协会”。省《少先队工作学会通讯》、《南通团讯》曾报道了劳动协会的活动情况。
1987年和1988年,学校团委会在省教委和团省委开展的“立志、勤学、实践、成才”八字系列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有关经验在《江苏团讯》刊登。
精神文明建设之花,结出丰硕成果,高二④等班级曾经被评为省中等学校“创三好”先进集体,班级管理改革的经验曾在《人民教育》刊登,学校也多次被评为市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市文明单位,并曾受到省政府的嘉奖。
招生制度和方法的改革1985年秋季,在招生制度上开始了改革的尝试,在县教育局招生办公室的支持和配合下,在全县l7所中学采取了免试保送直升县中的办法。一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初中学生,经原毕业学校推荐,学校考核,县招生办公室审批,共录取免试保送生40名。1986年秋季,为了进一步完善推荐和复查的方法,采用了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招生办法,共录取推荐的新生77名,录取后提前10天来校,参加了夏令营活动。在开放改革中,各行各业迫切需要工艺美术人才的信息,促使学校在考虑招生对象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986年秋季请示县招生办公室后,同意并批准增设了一个工艺美术班,招收了美术成绩较好的新生32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988年暑期又招收了一个工艺美术班。